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庆文老师:
你来信说教两个班的语文,还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忙得感觉天上都是脚板印,可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做”。你问我:“每天要做的事太多,可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感觉你问我是问对了,因为熟悉我的朋友都惊叹我的时间利用率非常高。这样说,好像有些自夸,但确实许多朋友说我“一天做了两天的事”。所以,我得诚实地说,我的确很善于统筹和利用时间。
就以今天为例,我做了哪些事呢?晨练一个小时,疾走了五公里;做了半天的报告;午休一个小时;读了79页的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接待出版社的朋友谈新书出版;编辑了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今天的推文;写了一篇4300多字的关于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的书评,还写了《中国教育报》两篇专栏文章,每篇1600字左右;看了三集《觉醒年代》……
说到看电视剧,其实我每天都要追三四集,很多人都不理解:“李老师这么忙,用什么时间来追剧的?难道不睡觉?”当然不是,通常情况下,我晚上11点左右睡觉,早晨六点过起床;如果不出差,中午一般都要睡一个小时左右。
看,我每天做的事是不是挺多的?
这还是我没做校长后,我做校长时的事更多,不少事还是被安排做的,比如开会、接待视察的领导、处理突发事件……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每天健身、读书、写作,一点都没耽误。
那么,我究竟是怎么利用时间的呢?
第一,做好规划,养成习惯。有的事是雷打不动必须做的,比如健身、读书、写作这三件事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我将其纳入计划;每天早晨疾走五公里上班,这上班时间就“省掉”了;到了单位,洗了澡吃了饭,先阅读半个小时再做其他事;写作时间比较灵活,如果白天能写就白天写,不行的话就晚上写。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以前在学校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有不少固定时间的固定工作,比如早读后或第一节语文课后,肯定是看学生的周记(随笔)本,每天放学后肯定是找几个学生谈心,等等。同样是先规划,后习惯。慢慢地,无论多么忙,这些事都不会忘,而且都能完成。
第二,边角余料,巧妙利用。其实,很多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可积累起来,也能做事。比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就拿出手机看几分钟的电视剧,上了车还可以接着看。又比如,在机场候机室,我往往就看书,或写文章。现在手机功能很多,有时候我在医院排队拿药时,都可以在手机上回复电子信件。这样算下来,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做不少事呢!(www.chuimin.cn)
第三,一时多用,数管齐下。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篇文章叫《统筹方法》,说的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式。文章以“泡壶茶喝”为例——
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而第一种方法,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同时做几件事”。
以我为例:走路上班,同时构思文章——上班、健身、构思,三件事同时做。每次乘坐飞机,进入机舱坐好后,我就打开笔记本写文章;飞机起飞,收起笔记本,拿出书开始阅读,十五分钟之后,可以用电子产品了,又打开笔记本继续写文章;飞机降落前,我又收起笔记本打开书;着陆后走出机舱到达出口前,我一边走一边思考问题……所以每次出行,我都能同时读、写、行、思,什么都没耽误。
第四,提前列出,即做即划。我习惯于在每月、每周、每日之初,列出当月、当周、当日要做的事,并按重要程度排列,然后做一件划掉一件。以前,我是写在废纸或旧信封背面,现在我是在笔记本上建立“必做的事”文档,然后放在笔记本桌面上。这方法非常便捷,也相当有效。当看着所列出的事,一件一件被划掉时,心里自然会有一种成就感。
庆文老师,我这些建议对你有帮助吗?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4月23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的读懂。所以,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干干净净,很难说你是读懂了的。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
2023-10-21
但教育惩戒不是体罚,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体罚是以击打、刺扎等方式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惩戒是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醒与约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惩戒,的确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完美的教育惩戒有四个要素——第一,是否需要?这才是教育惩戒要达到的目的。......
2023-10-21
因为,要让班规切实可行,就要真正让它来自学生的内心。共识达成后,我开始和学生们确定制定班规的原则: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否则,班级规定很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最后,全班同学对修改后的班规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唱票。一旦通过,班规便成了“班级法律”。班规的每一条都写明了执行者,并对执“法”不严者有明确的惩罚规定。班规专门设了“班主任”一项,有如此规定。......
2023-10-21
倒不是说,绝大多数老师就如神一般“高尚”,而是说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家长送礼未必是出自真情,尤其是孩子还在自己班上时,家长送的每一份礼,或请吃的每一顿饭,都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所以,不收家长的礼,不是在标榜“高尚的道德”,而是在维护我们作为教师的人格尊严。不收家长的礼,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2023-10-21
的确,虽然我认为,所谓“用生命润泽生命”,是指师生双方互相润泽,但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好,回到你提的那个问题:教师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呢?这种阅读的生命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每一个老师积极饱满的生命状态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呈现方式,但“拥抱生活,钟情教育”应该是所有优秀而幸福的教师共同的特点。......
2023-10-21
怀疑自己是不是丢了初心。你来信问我,“我如何知道我还保持着初心?”或者还可以说,所谓“初心”,同时就是一颗“童心”。多年后,我成了所谓“教育名人”,我问自己:“我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吗?我现在已经是许多人眼里的所谓‘专家’了,可是,我内心深处还拥有当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踏上讲台的那份纯情,那份憧憬,那份真诚吗?”然后,我又无愧地回答:“是的,我依然保持着!”......
2023-10-21
我想,这对“问题学生”同样适用。转化“问题学生”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苦口婆心的孤军奋战。总之,转化“问题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引导“问题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让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