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原野故事:第四十三章动物小帮手

原野故事:第四十三章动物小帮手

【摘要】:一般它不屑于那些小虫子,但金龟子的幼虫和胖乎乎的蝼蛄却是例外。然而有的人却伤害刺猬,把它视为恶心的动物。要判断一种动物以何为食,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它的胃里有什么:有时是普通蠕虫的红色碎片;有时是大量甲虫,我们可以通过爪子和翅膀的残屑辨别;更常见的是各种幼虫和蛆的混合物,特别是金龟子幼虫,它们上颚和头部的硬壳非常好认。孩子们一定不要伤害这些保护我们不受金龟子困扰的鼹鼠。

刺猬的食物以昆虫为主。一般它不屑于那些小虫子,但金龟子的幼虫和胖乎乎的蝼蛄却是例外。只要它们藏得不是太深,刺猬都会用爪子挖、用鼻子拱,直到把它们弄出来才肯罢休。它整晚整晚地巡游觅食,无论有多少敌人,一律来者不拒。

下面这个故事引自一位博学的观察者:

“我在柜子里放了一只强壮的毒蛇,里面还有一只正在养育幼崽的母刺胃。毒蛇在刺猬对面的角落里蜷成一团。母刺猬慢慢靠过来,嗅了嗅毒蛇。毒蛇马上昂起头,摆出防御的姿势并露出它的毒牙。过了一会儿,刺猬退开了,但很快又壮着胆子回来了。突然毒蛇在它的鼻子上咬了一口。刺猬舔了舔流血的伤口,舌头上又被出其不意地咬了一下。这时刺猬咬住蛇身中部,两个死对头滚在一起,激烈地纠缠起来,刺猬发出阵阵怒吼,不断刺伤毒蛇。突然,刺猬向蛇头发起了攻击,用牙齿把蛇头咬碎了,然后开始静静地享用蛇肉,把蛇的前半段身子都吃掉了。吃完后,它回到柜子对面的角落里,侧躺下来,慈祥地给小刺猬喂奶。第二天,它把剩下的蛇肉也吃掉了。每隔几天我就会重复同样的实验,但每次的结果都一样。尽管刺猬的鼻子被毒蛇咬得鲜血淋漓,但终究会以刺猬吃掉毒蛇告终,而且不论是母刺猬还是小刺猬都不会因中毒而产生不适。”

我们由此可以断定,刺猬有抵御蛇毒的“天赋”。刺猬对于穿梭于毒蛇出没的地方一定乐此不疲,在漆黑如墨的夜里趁其不备攻入毒蛇的巢穴,咬碎它们的脑袋。刺猬为饱受蛇患的乡亲们做了多大的贡献啊!然而有的人却伤害刺猬,把它视为恶心的动物。小读者们一定不要效仿这些坏榜样,我们应该尊敬刺猬,感谢它让我们免遭蛇虫毒害。

那么,鼹鼠又以什么为食呢?要判断一种动物以何为食,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它的胃里有什么:有时是普通蠕虫的红色碎片;有时是大量甲虫,我们可以通过爪子和翅膀的残屑辨别;更常见的是各种幼虫和蛆的混合物,特别是金龟子幼虫,它们上颚和头部的硬壳非常好认。总之,我们能在鼹鼠的胃里找到所有地底的“居民”——木虱和蜈蚣、昆虫和蠕虫、蛾子的蛹、毛毛虫等,但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一丁点儿植物的痕迹。可见,鼹鼠是肉食动物。

(www.chuimin.cn)

图2.各种小动物,刺猬、鼹鼠等

并且,鼹鼠的胃口大得可怕,其消化能力惊人,12小时内就能消耗掉和自身体重相当的食物。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无底洞”,它一直吃个不停,永远不会满足。食物一旦进入它的胃里,马上就会被消化掉。只要几个小时不吃东西它就会饿死。它究竟是靠什么来减轻这样强烈的口腹之欲的折磨呢?就是那些生活在地里的幼虫,尤其是胖乎乎、软绵绵的金龟子幼虫。这些幼虫的个头很小,但庞大的数量弥补了体积上的不足。土地里全是这样的小猎物,鼹鼠们努力地消灭它们,往往一顿饭刚刚吃完,下一顿就已经开始了,它们一口就能吞下好几十只幼虫。要说铲除地里毁坏庄稼害虫,谁也不如鼹鼠的功劳大。可惜的是,它们为了抓到害虫,不得不挖到幼虫寄居的根系。鼹鼠斩断了妨碍它们的根系,植物也就被毁坏了,它们挖出来的土壤被堆成小山状,还会妨碍人们用镰刀除草。但不管怎么说,害虫造成的损失要比鼹鼠给植物带来的损失惨重得多,没有谁能像这个饥饿的“猎人”一样为土地除害。孩子们一定不要伤害这些保护我们不受金龟子困扰的鼹鼠。

蟾蜍虽然丑陋,但它是无害的,而且对人类有很多益处。它大口一张,蜗牛、甲虫、昆虫幼虫及所有害虫统统都成了它腹中的美食。白天,它悄悄躲在石头的荫凉下或藏在某个黑暗的洞穴中。夜幕降临,它就会离开巢穴,拖着大肚子晃晃悠悠地开始巡逻。一只蜗牛正要去偷吃莴苣,一只木虱正在藏身的洞口探头探脑,一只金龟子正在地上产卵。蟾蜍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张开血盆大口,唰唰三下就把这三只害人精吞了下去,喉咙里咕噜一声,像是打了一个饱嗝。真是太美味啦!让我们再去找些吃的吧!

蟾蜍继续巡逻,直到天亮。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大胃王的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各式各样的害虫!但有人却将这宝贵的生灵杀害,仅仅因为它的长相丑陋就用石头把它砸死。孩子们可千万不要做出这种残忍的事,这既愚蠢又有害;一定不要用石头去砸蟾蜍,否则就会让田野失去一位敏锐的保护者。大家应该让它自由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消灭各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