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温湿度与空气

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温湿度与空气

【摘要】:温度、湿度和空气是促成发芽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是13℃-21℃,也就是春秋时节。一般来说,种皮厚实坚硬的种子发芽最慢,因为种皮阻挡了水分进入。当归的种子必须在成熟后马上播下,否则就不能发芽,而大豆种子保存一百多年以后仍然能够发芽,黑麦的种子放了140多年也没受到影响。如此一来,种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天性,悠然自得地生长、破壳,慢慢发芽。

在未发芽的种子里,胚芽似乎正在沉睡,好像连生命也停滞不前了。但某些刺激能够使它苏醒过来——它慢慢脱去厚厚“外衣”,依靠储备的营养渐渐强壮,展开第一片叶子,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种子的生长这个过程就称为发芽。温度、湿度和空气是促成发芽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这些条件都不适宜,种子在短时间内还能保持活性,但时间一长就会逐渐衰弱,不能再发芽了。

任何种子离开水都不能发芽。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第一,水能浸透胚芽和胚乳,让它们膨胀从而撑破种皮——即使再坚硬的种皮也抵不过这股强大的力量。胚芽从种皮一端的裂缝钻出来,胚根从另一端伸出。这时,这株幼小的植物就可以汲取大气和土地中的自然精华了。胚芽钻出种皮的时间依种皮阻力的不同而有长有短。如果种皮较厚、较硬,种子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吸足水分撑破这层硬壳。因此,在种植种皮较硬的种子前要先将其在石头上磨一磨。

此外,水还与种子供应营养密切相关。胚乳和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胚芽吸收。液体环境对于营养物质的溶解、吸收和均衡分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干燥的环境中,任何种子都不可能发芽;而如果我们想保存种子,第一要务就是防止它们与水接触。

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一样重要。一般来说,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是13℃-21℃,也就是春秋时节。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如果温度超出这个范围太大,甚至会导致种子全军覆没。

空气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果缺少空气,即使将种子置于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它也绝不会发芽。这就是为什么种子埋得太深就会无法生长;为什么种子在松软透气的土壤中比在质地紧密的土壤中更容易发芽;为什么播种时要将种子埋得很浅,甚至只要把种子播撒在潮湿的地表就可以了;为什么翻土后会长出新的植物——翻土将沉睡多年的种子带到了地表,使其在空气的作用下发芽了。

但即便在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条件相同的环境中,不同的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水芹一般只要两天就能发芽;欧洲防风草、大头菜和大豆需要3天;莴苣要4天;南瓜等瓜类要5天;谷类则要一周;玫瑰山楂和一些果子带核的果树,则需要至少两年。一般来说,种皮厚实坚硬的种子发芽最慢,因为种皮阻挡了水分进入。而一经成熟就播到地里的新鲜种子会比老种子发芽快,这是因为老种子储藏的时间较长,失去的水分过多,它们需要先补足这部分水分才能发芽。(www.chuimin.cn)

不同植物种子的存活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我们无从判断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个时长。种子的大小、种皮的厚薄、是否有胚乳等似乎都不是这个时长的决定因素。有些种子能存活好几年,甚至几个世纪,而有些种子存放几年后就不能发芽了,其中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当归的种子必须在成熟后马上播下,否则就不能发芽,而大豆种子保存一百多年以后仍然能够发芽,黑麦的种子放了140多年也没受到影响。有些种子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存活了几个世纪,一旦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就又能发芽了。正因如此,从古墓中发掘的覆盆子、矢车菊和甘菊种子,也能像正常的种子一样发芽。从塞纳河地底——巴黎最初的所在地——找到的芦苇种子也成功发芽了。这些种子无疑能追溯到还被称为“卢泰西亚”的古代巴黎[1]。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岸边的一片湿地,人们住在几个用泥土和芦苇盖成的小屋里。虽然存在这些卓尔不群的长寿种子,但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播种时新鲜的种子总是优于老旧的种子,它们成活率更高,长势更旺。

之前提到过有些种子发芽极慢,比如桃子杏子和李子的种子,它们厚厚的种壳隔绝了胚芽所需的水分。如果把这些种子直接种到地里,它们在其漫长的发芽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危险。持续的雨水会把种子泡烂,还有很多动物——如田鼠、松鸡、喜鹊乌鸦——很可能会把种子挖出来一饱口福。另外,种子占据了一方土地,却迟迟长不出来,没有任何收益,也是一种浪费。这种种弊端,都可以通过一种名为“分层播种”的临时播种方法来避免。先找一个又大又深的陶土平底锅,里铺一层小石子,并在锅底打一个洞。用其他器具如箱子、花瓶、桶等也可以,但同样要打好洞。这个洞和这层石子的作用是保证空气畅通,并使多余的水能够流出。在石子层上面铺一层细沙土,之后铺一层种子,种子间紧密排列,再用一层土盖好。这层土上又摆放一层种子,也用土盖好,就这样反复多次,交替铺放种子和沙土,直到容器铺满为止。给整个土堆浇水,然后把容器放到地窖里或某个阴凉的地方。现在只需时不时浇浇水,保持土堆的湿度适宜就可以了。将种子置于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既便于看管,不会遭动物偷吃,又不会白白占用土地,一举两得。如此一来,种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天性,悠然自得地生长、破壳,慢慢发芽。一旦种子破壳,露出了胚根,就要开始播种了。将已经开始发芽的种子分别埋到室外的土地里,果树今后就会在那里安家了。

分层播种还有一个优势。果树及其他一些主根强壮的植物,其根系会竖直伸入到土壤中很深的地方,不便于移栽。如果能将主根变短,使它向横向分支,那就再好不过了。在之前关于根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园艺工人为达到这个目的会用铲子削掉幼嫩植物的主根。如果在分层播种时实施这个步骤,不但操作起来更容易,成功率也更高。在把种子播到地里之前,用指甲就可以掐掉胚根柔软的尖端。这就足够了,因为尖端被掐去后,幼根就会水平伸展,而不会再纵向深入土壤了。

【注释】

[1](公元358年,罗马人在巴黎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开始。罗马人起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卢泰西亚(Lutetia),在四世纪时改名为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