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排水的重要性及益处-黏质土地蓄水及防止水分蒸发

排水的重要性及益处-黏质土地蓄水及防止水分蒸发

【摘要】:水将土壤浸湿后必须要流走,否则根系就会因缺少空气而腐烂。这种操作就叫排水。同样,在旱季,排水沟里的水也会在土壤中上升,到达根系。排水的另一个作用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造成土地温度下降。水分蒸发时会带走热量,蒸发处的温度降低。排水益处多多,不仅湿地需要,普通的耕地也需要。排水能避免这些问题,所有长期蓄水的黏质土地都能通过及时排水而大大受益。

你注意过吗?通常,花盆底部会有一个洞。人们在栽种植物时,一般会在洞上放一块陶瓷碎片,若是比较娇贵的植物,还会在碎片上再铺一层小石子。经过这样一番准备后,才往花盆中填土。花盆底部的洞、陶瓷碎片和那层石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水对植物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土壤中的各类营养物质正是在水中溶解后才被植物根系吸收的。为此,根系所在的土壤中必须始终含有适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来自雨水,也可以来自人工浇灌。空气也一样不可或缺,它能净化土壤,并通过维持土壤中腐殖质的缓慢燃烧,持续释放少量的二氧化碳,这正是植物的“粮食”。所以,要想让植物茁壮成长,要保证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如果花盆里没有小洞,或者洞被堵住导致水无法流出,根系就会因缺少空气而腐烂。而若是多余的水分能从底部的洞流出,潮湿的土壤就会像海绵一样充溢着空气,植物就能生长旺盛。陶瓷片的作用正是防止底部的洞被土堵住。至于那层小石子,则是为了使空气能自由流通。

大规模灌溉和向花盆中浇水的原理是一样的。水将土壤浸湿后必须要流走,否则根系就会因缺少空气而腐烂。这就是为什么保水性强的黏土不适于种植;而由沙土和黏土混合而成的质地疏松的轻质土适于种植的原因了。沙质底土的作用类似于花盆底部的开口,而黏质底土就像底部没有开口的花盆一样。前一种情况下,多余的水会流走,方便空气进入;后一种情况下,水分会留存,根系因此无法和空气接触。

现在我们看看湿地。那里是一潭停滞的死水,不管是水面还是水下浅层,除了一些生来就在这里的顽强植物,比如芦苇,其他任何植被都很难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于根系触及不到的深度挖出一些小沟,在沟底铺一层石子后,再把土重新填回去。挖的时候注意要让这些隐藏在地下的小沟都向下倾斜,最后汇聚到一个主通道里。水分透过土壤流入这些小沟中,经过石子层汇入主通道,顺着主通道流入远处的河流。这样一来,湿地就像一个底部有洞、陶瓷片和石子层的花盆了,空气可以进入其中,使土壤变得肥沃。这种操作就叫排水。

挖出了这样的小沟,排水就不成问题了,但存在一个严重隐患——石子层迟早会被水流带来的泥土填满。于是,人们有时会用树枝代替石子,因为树枝不易堵塞;若换成陶瓷片效果更好。有时还会用屋顶的瓦片组合成这种地下通道,或者干脆直接换成一根根陶管,把它们松散地拼接起来,这样水就可以从连接处的缝隙进入通道。(www.chuimin.cn)

这种排水沟不仅排出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使植物根系接触到空气;还可以留存一些水,使土壤湿度恒定。如果一堆沙子的底部浸在水中,水会逐渐上升到沙堆顶部。同样,在旱季,排水沟里的水也会在土壤中上升,到达根系。如此一来,土壤中的水分得到了充分利用,某些时候原本无用甚至有害的水被留存下来,在合适的时候又重新回到土壤中。

排水的另一个作用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造成土地温度下降。水分蒸发时会带走热量,蒸发处的温度降低。我们洗澡之后会感到寒冷,就是体表的水分蒸发所致。潮湿的土地也是一样,水分从地表不断蒸发,使土壤变得冰凉;但如果水被排走,蒸发就会减弱,土壤也就不会变得很凉了。较高的温度通常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排水益处多多,不仅湿地需要,普通的耕地也需要。不管是黏土过多的土地,还是仅底层为黏土的土地,雨水都无法排出,这就会使土壤变得又潮又冷。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土地会逐渐变干,但最终它们会结成紧实的土块。植物根系先被水淹,然后被困在坚硬的土壤中,受烈日炙烤,它们怎能茁壮成长呢?排水能避免这些问题,所有长期蓄水的黏质土地都能通过及时排水而大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