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孩子如何接受批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如何接受批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摘要】:孩子被批评了,父母首先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带入被批评的角色。所以,父母在孩子被批评时,要有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孩子受到的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有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受挫,因此要多批评孩子、多惩罚孩子,这样孩子的受挫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方法3:弄清孩子被批评的原因,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这样,孩子就能达到缓和情绪的目的,也有提升受挫能力的作用。

Q:我们家孩子总是听不进批评,接受不了失败,可能是平时对他的表扬太多了。现在根本不敢随便批评孩子,稍一批评孩子就容易哭闹,垂头丧气,而且好像整个人也变得不自信了。面对这种问题,我该怎么办?

父母如何在孩子被批评时,让孩子学会勇敢面对,并从批评中增强自身的受挫能力呢?相信这是大多数父母想要知道的问题。

方法1:不要把自己带入被批评的角色。

孩子被批评了,父母首先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带入被批评的角色。

在批评孩子时,很多父母总是非常不开心。这当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把自己带入了孩子的角色,觉得受到批评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认为别人批评的是父母教育上的失败。其实,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否能够辨别是非,当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偶尔受到批评,并不代表着父母教育的失败。所以,父母在孩子被批评时,要有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孩子受到的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方法2:父母要正确区分挫折教育与批评教育两个概念。

有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受挫,因此要多批评孩子、多惩罚孩子,这样孩子的受挫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挫折教育与批评教育和惩罚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

批评和惩罚是为了改正缺点,而挫折教育是为了提高能力;批评和惩罚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的,而挫折教育中,双方关系是积极的、平等的,父母和孩子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克服困难,更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批评和惩罚时,孩子更多地体验到失败感,而挫折教育中,孩子开始有种彷徨、不知所措的感觉,但更多地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对自己不断的肯定,从而建立自信。

方法3:弄清孩子被批评的原因,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www.chuimin.cn)

孩子受批评了,父母当然要弄清事实,了解孩子为什么被批评,孩子的态度如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如果批评得不正确,父母不能硬逼孩子认错,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能拉着孩子找别人质问,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别人。父母应在讲明是非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教孩子学会体谅别人,要胸怀宽广,经得起误会和冤枉。但面对错误的批评要作出解释、说明,以理智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例如:一位阿姨批评孩子打坏了别人的东西,但这是个误会。可是孩子年纪太小,就会感到惶恐,即使是受了冤枉,也不会解释。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对孩子说:“告诉那位阿姨,这个东西不是我打坏的。”让孩子自己学习解释。

如果别人批评的正确,孩子只是一时想不通,父母也不要强逼孩子认错,可以稍微拖延一段时间,给孩子一点时间思考。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批评,然后教孩子做好善后工作。如,孩子踢球踢到了别人种的花,被批评了。如果父母在现场,可以要求孩子跟对方说对不起。万一孩子不愿意,也没必要强迫,父母可以先替孩子道歉。父母对事情正确的处理方法,也就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理解了道歉的意义。

方法4:教孩子一些方法,使他更理性地面对批评。

有些孩子受了批评或指责后,会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对别人发火、扔东西、搞破坏……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更好的面对批评的方法,例如:心情烦躁时,可以及时找父母或好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苦衷、愤怒和不平,获取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以解脱或减轻自己的烦恼;也可以大叫几声,痛哭一场,把内心的委屈宣泄出来,再冷静地处理问题。如果孩子一时难以排解,父母可以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去做他喜欢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事,以此来缓解不良的情绪。这样,孩子就能达到缓和情绪的目的,也有提升受挫能力的作用。

等孩子有所进步,父母可以教孩子用更理智的方法来处理批评。当被批评时,就要求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地去分析错误的性质、原因,确定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