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养男孩子心理承受力,有效沟通方式解析

培养男孩子心理承受力,有效沟通方式解析

【摘要】:管教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进行处罚尤其是体罚,会不会损害孩子的人格,应该要视父母的态度和动机而定。因此,父母在处罚孩子的时候,要特别留意,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晶晶妈妈开始列举孩子的“罪状”。但这样的妈妈却不知道,这么做的时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父母一般不会去有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然而,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则是常有的事。

管教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对孩子进行处罚尤其是体罚,会不会损害孩子的人格,应该要视父母的态度和动机而定。如果使用得当,体罚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父母适度地体罚孩子,但绝对不表示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沮丧和脾气发泄在孩子身上,父母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在孩子做错事、发生小意外或行为幼稚、不负责时拧他耳朵,打他耳光,父母更不能在别人面前处罚他,或者用不尊重的方式羞辱他。

强烈的、充满敌意的、过分且出人意料的处罚,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些感觉自己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因此,父母在处罚孩子的时候,要特别留意,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

妈妈带晶晶去小区广场玩,见到了莉莉妈妈带着莉莉在玩球。“阿姨好。晶晶,来,和我玩。”一见到晶晶和她的妈妈,莉莉就高兴地跑了过来。“莉莉真乖。晶晶,你叫阿姨没有啊?你看看人家莉莉,还比你小一点点,就这么懂事了,你真得好好和妹妹学学,要不以后妈妈都不带你出来玩了。”妈妈说道。晶晶跑去玩球了,两位妈妈一边看孩子玩,一边聊天。晶晶妈妈开始列举孩子的“罪状”。“晶晶可没有莉莉懂事,让她叫人她不叫,自己有东西吃也不知道给别人分一点儿,真是个自私又不懂事的孩子。”在一旁玩得高兴的晶晶转过来看了妈妈一眼,没有说话,而这边,妈妈仍然在和阿姨诉说着她的“缺点”。离开时,莉莉恋恋不舍地说:“晶晶,明天还和我玩。阿姨再见!”而晶晶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你看看你,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见人要打招呼,还是记不住,我看你是不是欠揍啊。”妈妈一边数落着一边扬起了巴掌要打晶晶。在莉莉妈妈的劝说下,晶晶终于没有挨打,但从这以后,晶晶再也不愿意出去玩了。晶晶妈妈不但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孩子不好,不停地夸别人的孩子,到最后还动手要打晶晶,这些都让晶晶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感觉很没有“面子”。所以,晶晶不愿和妈妈一起出去玩了。

很多妈妈都有过晶晶妈妈这样的做法:当着别人的面数落自己的孩子,并且夸赞别人的孩子。更有甚者,孩子在外面犯错误了,当着众人的面就训斥孩子。妈妈们可能觉得,称赞别人的孩子,可以让对方开心,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别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但这样的妈妈却不知道,这么做的时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www.chuimin.cn)

而且,尚缺乏健全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孩子,会认为父母更爱别的小朋友,而不爱自己。父母原本是想借助表扬别人的机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不知这样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挫败感和羞辱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当然,父母一般不会去有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然而,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则是常有的事。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佳,便说孩子无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便指责孩子不给父母争气;有时孩子没有做好一件事,便说孩子笨;平时孩子有些胆小,便说孩子是个胆小鬼;有的父母看孩子不顺眼,老是埋怨、指责、挖苦、讽刺孩子这不对那不是;甚至还会打骂体罚有缺点和过失的孩子。长此以往,本来一个不错的孩子就会在一片埋怨和指责声中、在不讲教育策略的简单粗暴中,失去他本身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父母不妨学学下面这个故事里的父亲。

某天下午,有个12岁的孩子放学后独自去树林里玩耍。因为贪玩,孩子没有察觉天已黑了。树林确实太大了,让他无法走出去。他害怕遭受野兽袭击,只得爬到一棵大树上躲起来,等候天明。孩子天黑都没回家,父亲便到平时孩子喜欢玩耍的这片树林去寻找。父亲凭借天空微弱的星光,隐约看见儿子躲在一棵大树杈上。父亲假装没看见,在离儿子身边不远的地方溜达,漫不经心地吹着口哨,没有立即叫儿子下来。孩子对父亲的口哨最熟悉,他立马从大树上下来。孩子惊奇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父亲答道:“我是独自散步,没想到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

这位聪明的父亲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