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强的男孩子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强的男孩子

【摘要】: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了他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和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父母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了他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和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父母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

方法1: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事情。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或老师,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自己的事。

方法2:父母要尽量少奉承孩子。

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件他该做的事,周围的人(包括父母)也总是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怕“刺激”孩子,不敢说个“不”字,千方百计地帮孩子寻找借口。这使得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能经得住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诚然,表扬、鼓励等都是极重要的教子手段,但不论什么样的措施,都应客观、公正。

父母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单纯地去讨孩子的欢心,要善于让孩子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孩子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方法3:父母要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就特别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的排解方法有:

(1)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2)给孩子作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3)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4)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

(5)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

(6)让孩子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来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父母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例如:(www.chuimin.cn)

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亦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才能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方法4:帮助孩子用各种有效方法调节情绪。

帮助孩子学习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合理调节并适当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这对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孩子对外部刺激或自身冲突产生的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对这些刺激和冲突的认识和评价。

对于相同的刺激或冲突,不同的儿童会产生很不一样的情绪反应。

例如,你的孩子想跟其他的孩子一起到公园里玩,但是妈妈不同意,一定要让他留在家里做作业。在这种情境下,有的孩子表现为突然的懊恼和生气,但是不多时就安下心来做作业,并理解了在不做好作业以前,是不能去玩的道理;有的孩子却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甚至在地上打滚,不达到目的就不罢休。

这两种情况,反映了孩子对这样一种矛盾冲突,具有全然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事实上,孩子对于触发情绪反应的认识和评价,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这种学习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的。刚出生的婴儿在缺乏食物的时候就会啼哭,以这种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以后,当孩子认识到自己所要求的事物可以通过发脾气而得到,而父母对孩子的反应方式一味容忍和迁就,就会造成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到了不合理的地步。

父母应该让孩子清楚地懂得他们的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能给予满足的。当孩子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不仅要使他们体验到满足的快乐,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它的来之不易,应该加以珍惜。父母应该身体力行,在生活上为你的儿子树立好的榜样,让他懂得应该去追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