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管理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管理

【摘要】: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的治理原则是基于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角色状态下的职能和职责。发展体育产业的目的最终是服务社会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在政府为社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单项体育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企业等组织以提供体育专业服务来满足自身组织建设的需求,为其自身独立运行提供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体育产业运行中的聚集作用。

(一)治理主体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体育事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发展路径中起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体成为我国体育管理的传统运行模式,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以运动项目中心为突破口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是时代所趋。

从我国体育产业治理主体的角度来看,孕育和培养适应体育产业治理规律和发展特征的管理组织是关键因素。

一方面,以现代企业为治理主体的体育产业经营机构将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业等领域的主要培育对象。现阶段,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自贸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经济体等经济模式成为主要特征,体育产业主体构建应在此背景下,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强化政府监管,同时迎合市场所需和消费者所求,打造治理主体。

另一方面,以现代职业体育联盟和职业体育俱乐部为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治理主体,足球篮球、排球、汽车拉力赛、马拉松等职业体育发展较好的项目,应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管理的体育联盟和体育俱乐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能够自负盈亏、独立运行、产生效益和服务社会,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体育水平逐步提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职业体育项目、明星、赛事、联盟和俱乐部。

(二)治理原则

随着体育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以治理为举措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核心理念。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的治理原则是基于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角色状态下的职能和职责。

其一,政府主导性原则。体育产业作为新型产业,政府已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中涉及了多项关于金融投资和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配套政策。(www.chuimin.cn)

其二,社会参与性原则。发展体育产业的目的最终是服务社会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在政府为社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单项体育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企业等组织以提供体育专业服务来满足自身组织建设的需求,为其自身独立运行提供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体育产业运行中的聚集作用。

其三,市场主体性原则。市场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孵化地,以现代企业和职业精神为引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企业、职业体育联盟、体育用品制造商、体育传媒运营商和体育服务机构等。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均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契机,非体育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均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中国自主的体育产业品牌。

(三)治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国家体育产业进行了科学界定,从经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经营范围进行了确定,突出反映了我国体育活动的特征和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并兼顾体育产业相关的旅游、文化、服装等上下游产业以及互联网、动漫健康等新兴产业。在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背景下,优化治理结构是实现稳定增长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其一,在国民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应以发展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等为主,将此产业与传媒、教育、娱乐、旅游等本体产业融合和跨界,实现体育产业换档升级。

其二,以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活动为治理主体结构,完善政府转变职能后的体育经营事务承接体系。随着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大,政府以制定体育产业政策、监督经营行为等履行职能。在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以公共体育事务管理互动、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和其他体育管理活动为主要业务的体育管理活动成为体育产业主要业务之一,因此,从体育产业顶层设计的角度,政府应强化对体育产业的指导和扶持,提高体育产业规划、战略发展、活动策划、对外输出等方面的能力,将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

其三,以新兴产业为引导,适应经济产业发展新形势,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稳步增长。知识密集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形态已成为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结构,体育产业以绿色和朝阳产业著称,应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结合,在人工智能健康体测设备、生物营养康体产业、可穿戴健身设备、体育器材新材料、体育场馆节能设备建设、体育贸易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现代体育赛事信息技术开发、体育大数据资源整合等领域开发与应用,实现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