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植物民俗传说:揭秘植物传奇史

植物民俗传说:揭秘植物传奇史

【摘要】:前面的章节已然提到植物世界的诸多传奇。古时变形的观点,也在很多现代植物传说中得以体现,传说中,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可以化身为植物。无独有偶,德国关于菊苣或苦苣的传说也是如此。最终,女孩因体力透支倒在路边,香消玉殒。相传兰花之名源自鸫和乌鸫。我们还有更多例证,证明用大家熟知的鸟命名植物是普遍现象。

前面的章节已然提到植物世界的诸多传奇。毋庸置疑,无论是古时传统故事所展现的神话源起,还是我们英国和其他国家现代流行的传说,不同的时期,人的想象都赋予了树木和花卉最为瑰丽最为绚烂的色彩。原始部落的人,就算是粗鲁无知,看到美丽的植物,或注意到植物的用途,也会用优雅高尚的各种想法来装扮它们。古时变形的观点,也在很多现代植物传说中得以体现,传说中,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可以化身为植物。德国有个关于车前草的传说,说的就是人所熟知的路边车前草[1],通常也被称作“大车前”。车前草执着地袭扰车道,因此就有了这样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少女在路边等待她的恋人,久久不肯离开,恋人没等到,她自己却因长时间等待变成了车前草。每过七年,车前草会变成鸟,要么是布谷鸟,要么是布谷鸟的仆从鸟。德文郡人一般将这种仆从鸟称为“林岩鹨”,而德国人却称其为“戴胜鸟”,据说它会跟随它的主人到天涯海角。

无独有偶,德国关于菊苣或苦苣的传说也是如此。有个女孩在路边耐心地等待她的未婚夫,日复一日,许多个月过去,始终不见未婚夫的踪影。最终,女孩因体力透支倒在路边,香消玉殒。几天后,女孩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地方长出了星星状的小花。此后,这种花被称为“守路草”[2],即路的守护者。福卡德引用了奥地利西里西亚一首古老的歌谣,讲述一个少女的爱人在战争中死去,少女以泪洗面,整整七年。为了让她走出悲伤,少女的朋友尝试让她结识新的男士,她却只说一句:“但化一株无名草,不见泪珠永相随。”对于北美印第安人来说,车前草或“大车前”就是朗费罗在他的诗歌《海华沙之歌》中提及英国殖民者时所说的“白人的脚印”:

“他们无论走到哪里,

他们面前就麇集着蜇人的飞虫,

麇集着蜂群——蜜的酿造者;

他们的脚步无论踏到哪里,

哪里就长出我们未见过的鲜花,

白人的脚印绽出的鲜花。”[3]

很多稀奇古怪的传说与鸟和植物相关,比如夜莺和玫瑰波斯人的一则民间传说里,夜莺会为每一朵摘下的玫瑰哀鸣,它见不得所爱之物受到任何伤害。波斯诗人阿塔尔[4]在作品中写道:众鸟集聚于所罗门[5]面前,控诉夜莺半夜哀号,吵得它们无法睡觉。所罗门便去一探究竟,夜莺的回答是对玫瑰的爱之切,痛之深。此后,许多诗歌以夜莺对玫瑰的爱为主题。拜伦勋爵在其长诗《异教徒》中提到:

“遍布悬崖山谷的玫瑰,

是夜莺的王后,

夜莺高歌千首,

只为少女亭亭,

爱人诉说,玫瑰娇羞绽放,

夜莺的女王,花园的女王,他的玫瑰,

不惧风,不畏雪。”

萨克雷[6]也用自己的诗歌诠释了这一受人喜爱的传说:

“坐在树下,我静静地听,

永远都不够。

我叹:‘他唇喙如何能发出这美妙歌声?

他为谁而歌,为谁唱出这战栗之音?’

‘以前我聋又哑’,夜莺告诉我,

‘但看着玫瑰,

看着花园里爱恋在生长。’”

勃朗宁夫人[7]在《玫瑰初绽之歌》一诗中也提到这一传说,摩尔也在《拉拉露哈》中问道:

“此地富足,

就算有全世界每一种花儿,

如果没有他心爱的玫瑰,

对夜莺又算什么?”

据说夜莺偏爱的不只有玫瑰。古时还有一个说法,哪里有繁盛的报春花,哪里就有夜莺引吭高歌。然而,经验证明并非如此。我们也可在亚雷尔[8]的《大不列颠鸟类史》(第四版第一章第316页)中找到明证:“沃尔科特在其著作《大不列颠鸟类概要》(第二卷第228页)提到:夜莺只生活在报春花生长茂盛的地方。蒙塔古对此部分认同。但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无从知晓,我们不能确定在报春花并不繁茂的地方就没有夜莺。沃森[9]将大不列颠划分为各个部分,最远可达北部的凯瑟尼斯和设得兰,认为这些地方都有报春花(拉丁学名Primula veris),即黄花九轮草,但我们都知道凯瑟尼斯和设得兰并没有夜莺。”在《札记与问答》第五套第九卷第492页,一名通讯记者这样写到,位于肯特郡边界的东萨塞克斯郡,“随处可见黑莓和夜莺,报春花却很罕见”。

啤酒花和夜莺也有类似联系。约克郡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在唐克斯特一带种植啤酒花时,第一次发现了夜莺。毫无疑问,这完全是虚构的。哈格罗夫[10]在《纳尔斯伯勒史》(1832)中写道:“夏夜,夜莺在修道院对面的树林——比尔卡斯林[11]

‘在黑暗中歌唱,隐藏在最茂密的深处,

歌喉婉转,唱出夜之叙曲。’”

关于槲寄生起源的故事很多,培根爵士讲过一个版本:一种名叫槲鸫的鸟,以特殊的种子为食,它因无法消化这种子,所以吃进去的种子会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种子落在树枝上,槲寄生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长了出来。我们之前已经谈到,神草根具备魔力,可以揭示宝藏,它与啄木鸟关系玄妙。鸟类与植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雕衔下野莴苣,用野莴苣的汁液涂抹双眼,以此提高视力,而鹰则选取狮牙苣的汁液来达到这一目的。

福卡德也写到,鸽子和白鸽用名为“鸽子草”的植物——马鞭草来提高视力。[1]再谈谈布谷鸟,据一首广为流传的古诗记载,布谷鸟只有三餐都吃了樱桃,才不会歌唱。相传兰花之名源自鸫和乌鸫。我们还有更多例证,证明用大家熟知的鸟命名植物是普遍现象。

原来,阿尔萨斯人认为,蝙蝠具有一种力量,只要它碰一下鹳所产的蛋,这枚蛋就会变成空壳,再也无法孵出小鹳。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鹳在它的巢里放上枫叶枝,用来吓跑入侵的蝙蝠。[2]黑莓灌木起源的传说十分有趣:鸬鹚本来是商人,做羊毛生意。它与黑莓灌木、蝙蝠合伙经商,在运输一大船羊毛时发生了意外,船翻了,公司也破产了。从那之后,蝙蝠为了躲避债主,四处躲藏,午夜才敢出来;鸬鹚扎进深水,锲而不舍地寻找沉船;至于黑莓灌木,它抓住每一只从它身边走过的绵羊,偷羊毛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再回到玫瑰,我们在此讲述一两个有关它起源的故事。约翰·曼德维尔爵士讲到,伯利恒的一个圣洁的少女遭到指责,人们“污蔑她行为不当,诽谤她”,判决用火烧死她。“少女并没有犯下那样的罪过,她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可以救救她。”突然,火熄灭了,燃烧的火把化成红色玫瑰花丛,没有点燃的火把则变为白色玫瑰花丛,全是玫瑰。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玫瑰花和玫瑰花丛,有红有白,此后,玫瑰一直为人所希冀。金先生因此称玫瑰为“殉道者之花”,“圣多萝西从伊甸园摘了满满一篮子玫瑰花,作为见证,送给西奥菲勒斯,引导他成为基督徒[12]。传奇故事中,沾满罗兰及其他十二圣骑士鲜血的隆塞斯瓦耶斯大地,长满了玫瑰”[3]

各种传奇里面都讲到了玫瑰颜色的来历,土耳其人认为,穆罕默德的鲜血染红了玫瑰。赫里克借用一则古老故事,讲述了玫瑰色彩神圣的起源:

“相传,丘比特于众神间翩翩起舞,一不小心,打翻了花蜜,花蜜洒落在白玫瑰上,白玫瑰从此变成红玫瑰。”

苔藓玫瑰起源的传说也很优美动听:“有专门负责照看花朵的天使,深夜,她给花朵洒上露珠;春日,她在玫瑰花荫下小憩。醒后,她说:‘最美的孩子,我感谢你清新的气味,我感谢你清凉的花荫,你若有求于我,我定乐意赐予。’玫瑰精灵要求:‘请赋予我新的魔力。’天使便将青苔送给这最可爱的花儿。”

罗马尼亚的传说则赋予了玫瑰起源几分诗情画意。“清早,年轻的公主来到花园,沐浴在银白色的海浪中。她的冰肌玉肤隐藏在轻透的薄纱下,通过蓝色的海浪发着光,宛如蔚蓝天空中闪烁的晨星。她跳进海中,与太阳银色的光芒混为一体,欢腾的海浪波光粼粼。太阳静静地凝视她,用阳光亲吻她,一时忘却了自己的职责。黑夜一次、两次、三次迈进,想要统掌世界,却两次为太阳所阻。后来,宇宙之主将公主变成了玫瑰,如此,只要太阳注视她,她便低头羞愧,脸颊涨红。”各个国家流传的玫瑰传说林林总总。很早以来,玫瑰就广受大众喜爱,享有盛名。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的一个妻子[13]就是在玫瑰里找到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应景的相遇之地。

和玫瑰一样,许多植物都有神圣的传奇故事讲述它们的起源。譬如,一则美丽的传说讲到,夏娃哀叹地上寸草不生,天使前去安慰她。如今,伊甸园里再也见不到一枝花,因人类堕落暴风雪下个不停,为大地葬礼盖上棺幕。天使说话间抓住了一片飘落的雪花,吹了一口气,雪花变了样,成了花蕾,又随风飘去。这片雪还没落到地面上,就已然成为一朵美丽的花。夏娃说,它比伊甸园里的任何一朵都要好看。天使告诉她:

“夏娃,我许你的承诺,

阳光,夏日转瞬即至。”(www.chuimin.cn)

天使完成任务后离开了,他站过的地方,落雪勾出了圆圈,圆圈内长出了美丽的花束。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设拉子诗歌中关于勿忘草来源的传说:“很久以前,清晨,金色的阳光下,一个天使坐在伊甸园紧闭的大门外哭泣。他因爱上了人间的一个女孩,掉下了神坛,被逐出伊甸园,只有他爱的女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种上勿忘草,他才能重返这里。他回到人间和女孩携手走遍世界各地,在各处种满了勿忘草。任务完成了,两人一起进入了伊甸园。女孩虽未尝过死亡之苦,如今却像天使一样长生不老。她坐在河边把勿忘草编入秀发,美丽动人,赢得了天使的爱。”米尔斯[14]在《骑士史》中讲过勿忘草的来源,为大家所熟知。还有一个更富诗意的版本:男子为心爱的姑娘摘勿忘草,失足溺水而亡,他竭力将花扔上岸,留下最后一句话“勿忘我”。之前已经提到,神草根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带人找到藏在山中的宝藏洞。旅行者进入山洞,将口袋塞满黄金,山洞里的仙女告诉他“别忘了带走最重要的”,即神草根,他只把这话当作耳旁风,没有带上神草根。他往外走时,山崩地塌,他被劈成了两半。

前面的章节给出了各种观点,列举了一些传说,说明植物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流血牺牲。这种非常原始的信仰,流传下来,出现在很多古典神话故事中。据说矮接骨木只长在流过鲜血的地方,威尔士人称它为“鲜血草”[15],而英格兰人则称它为“死亡草”[16]。矮接骨木与入侵英国的丹麦人密切相关,相传,他们在战争中流血死亡,死后地上便冒出矮接骨木,故矮接骨木也被称作“丹麦花”[17]、“丹麦草”[18]或“丹麦血草”[19]。丛生风铃花是风铃草属的一种,与矮接骨木类似,传说也与丹麦人相关。普拉特小姐讲道:“巴特鲁村有四座山非同寻常,1006年克努特大帝[20]和 ‘刚勇者’埃德蒙[21]在此交战,这四座山被丹麦人推举为纪念战争的丰碑。好些年前,山上各处长出了丛生风铃花。村民认为,是丹麦人的鲜血孕育出了这种花。”附近村落的居民也因此都叫它“丹麦花”。

这样的民间传说非常多,据说莲花或草木樨的玫瑰色源自哈德良大帝[22]杀死的狮子鲜血。另外一些传说更为浪漫,比如壁花[23](巴勒斯坦人称它为“基督之血”[24])的来源。很久以前,两个部落之间发生流血冲突,双方结下深仇大恨,永无可能联姻通婚。一个美丽的少女因爱上了敌对部落的男孩,与他私订终身,被关在了特威德河旁的城堡里。男孩试尽各种计谋,要解救他的美丽爱人,终于,他乔装打扮成游吟诗人,进入城堡,见到了少女,告诉女孩自己将和一队人全副武装带她逃跑。赫里克说,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她爬上高墙,

想从那滑下去;

无奈墙上柔绳解开,

她跌落,受伤,死去。

爱,多么可怜的行为,

她的爱不幸没好运,

缠住她的,

正是 ‘墙壁之花’。”

茶树在中国是迷信的代名词,对人体部位有重要影响。施莱登引用过关于茶树的传说:相传一个虔诚的隐士本想专心致志地打坐冥想,向神祷告,可时间一久,困意涌来,他闭上了双眼,沉沉睡去。醒后,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对神不虔诚,他扯下眼皮,狠狠地摔在地上。神看到了这一切,在他扔掉眼皮的地方种下茶树。“茶树的叶子就如长着睫毛的眼皮,有阻碍睡眠的功效。”乔治·坦普尔在《地中海之行》中提到了天竺葵起源的传说。一天,先知穆罕默德洗完他的衬衫后,顺手把它搭在了锦葵上晾晒。穆罕默德拿走衬衫后,发现因为与圣灵接触,锦葵神奇地变成了美丽的天竺葵,这是天竺葵第一次出现在世上。

注释

[1]理查德·福卡德:《植物民俗,传说与抒情诗》。

[2]理查德·福卡德:《植物民俗,传说与抒情诗》,第430页。

[3]“神圣的树与花”,《每季评论》,第一百一十四卷,第239页。

【注释】

[1]原文为“wayside plantain”,此处根据原文直译。

[2]原文为“Wegewarte”,德语,此处根据原文直译。

[3]参考朗费罗:《海华沙之歌》,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278页。

[4]即法里德丁·穆罕默德·阿塔尔(Farid Din Muhammad Attar),12—13世纪波斯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诗人和思想家。

[5]所罗门(Solomon),据《希伯来圣经》记载,所罗门王是大卫与拔示巴的儿子,以色列王国第三任君主,是北方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犹大王国分裂前的最后一位君主。

[6]即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9世纪一位与狄更斯齐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名利场》。

[7]即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

[8]即威廉·亚雷尔(William Yarrell),19世纪英国动物学家、鸟类学家。

[9]即赫韦特·沃森(Hewett Watson),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

[10]即埃利·哈格罗夫(Ely Hargrove),19世纪英国书商、史学家。

[11]原文为“Birkans Wood”,此处音译。

[12]圣多萝西与西奥菲勒斯相爱,但因宗教信仰不同,圣多萝西视西奥菲勒斯为异教徒,拒绝与他结婚,西奥菲勒斯恼羞成怒,迫害了圣多萝西。圣多萝西死后给他送去了苹果与玫瑰,引导他成为基督教徒。

[13]相传毗湿奴有三个妻子:辩才天女、吉祥天女和恒河女神。

[14]即查尔斯·米尔斯(Charles Mills),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

[15]原文为“Plant of the blood of man”,此处直译。

[16]原文为“death-wort”,此处直译。

[17]原文为“Dane-wort”,此处直译。

[18]原文为“Dane-weed”,此处直译。

[19]原文为“Dane's-blood”,此处直译。

[20]克努特大帝(Canute the Great),丹麦称克努特二世,英格兰称克努特一世。他继承父亲丹麦国王斯温的王位,对英格兰、丹麦、挪威及瑞典部分地区进行统治,其辖境享有“北海帝国”之称。

[21]即埃德蒙二世(Edmund II),绰号“刚勇者”(Ironside),是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之子,1016年4月23日到11月30日的英格兰国王。刚勇者的绰号,来自他对丹麦克努特大帝的反抗。

[22]哈德良大帝(Emperor Adrian),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公元117年—138年在位。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兴建了哈德良长城,划定了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尼亚的北部国境线。他还在罗马城内重建了万神庙,并新建了维纳斯和罗马神庙。身为罗马皇帝,他倡导人文主义,提倡希腊文化。

[23]原文为“wallflower”,此处直译。

[24]原文为“blood-drops of Christ”,此处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