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植物民俗与传说中有趣的谚语,揭示植物王国的真理

植物民俗与传说中有趣的谚语,揭示植物王国的真理

【摘要】:远古开始,就有许多有趣的谚语谈及植物王国,其中大多数来自于人类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传递着难以数计的真理,当然,很多谚语也有说教的成分。论及野草的隐含寓意,还有另一则相关谚语“野草结种,七年难除”,预示防微杜渐。这一谚语在英国意义却并不那么明确。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迥乎不同之处,则在谚语中被诙谐地打趣成:“就像苹果之于龙虾,毫无相似之处。”

远古开始,就有许多有趣的谚语谈及植物王国,其中大多数来自于人类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传递着难以数计的真理,当然,很多谚语也有说教的成分。这些谚语涵盖范围很广,涉及生活中众多的场景。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谚语说“凋零的花无人爱”,这句话意蕴深远,让我们不要忘记凡是会变、会衰老之物都应珍惜,它们总会给人带来懊悔。以另一类似谚语为例,“真理和玫瑰都带刺”,这当然是绝对真理。还有大家都知道的说法“用常春藤树叶吹笛”,意思是“去做无结果、无意义的追求”会一无所获。常见的谚语“他播下了野燕麦”,意义自明。邪不压正,正义战胜邪恶在许多谚语里均有体现,如“野草地里玉米也能生长”。而“野草霜也打不死”表达的则是邪恶势力气焰嚣张。邪恶的不良影响常被比作“一粒坏种子可毁整锅肉汤”,而形容不良影响传播之迅速则用“恶草疯长”之类的谚语。论及野草的隐含寓意,还有另一则相关谚语“野草结种,七年难除”,预示防微杜渐。

经常被引用的一个短句“只要他活着,这就是他身边的一束小花”,或者,如同雷伊所说“从鼻孔里发出臭味”,实际上指的是让人反感的行为改不掉,经年挥之不去。如果有人为了毫无价值或没有意义的事情失去进取心,就是“砍掉橡树去种野花[1]”。还有一个版本的说法是“砍掉橡树去种草莓”。“放高利贷的人靠没落后代生活,就像猪吃落在地上的橡子”,其中蕴涵的真理无须评述。

形容事物进展缓慢但确在发展之中,可套用格洛斯特郡的著名谚语——“像科茨沃尔德的大麦一样姗姗来迟。”

雷伊写道:“谷物在(英国)这个寒冷的国度,常年经受风吹,所处环境寒冷、荒凉、没有遮蔽,生长之初非常迟缓,却能后来居上,在收成质量和数量上都占据优势。”意大利人常说“五谷有糠”,正好印证了英国谚语“每粒蚕豆都长黑嘴”,意思是万物各有其短。极度贫困的人,常被形容为“像圣诞节前光溜溜的桦树”;若某人品性顽劣,意欲作恶却未果,就说“像公鸡见到醋栗(鹅莓)一样,急不可耐”。

威尔特郡有一则谚语表达长久持续之意:

“老枝硬藤刺李头,

编扎篱笆顶万年。”

这是说老树桩比同等大小的铁棍在地下保存的时间更长。[1]

随时保持警觉,把握利用机会,不放过任何良机,就是“张开嘴,等着熟樱桃”。还有,樱桃成熟了,美丽诱人,待人采摘,于是有了说教——

“女人和樱桃因美招祸,红颜薄命。”

说起樱桃,还可说说吃樱桃咬到核的尴尬,也有各种各样的谚语,如:

“和国王一起吃豆子,和乞丐一起吃樱桃。”除此之外,还有:

“和大人物一起吃樱桃,吃到核的时候,应该先把眼珠子瞪出来。”比喻未雨绸缪,先做预设。

如果夸下海口,却没有相应行动,就像“无花果树做薪柴,有烟没火”,还有另一则谚语说的是:

“为朋友削无花果,为敌人削桃子。”

这一谚语在英国意义却并不那么明确。“在我们看来,削无花果”,哈兹利特先生写道,“是一种充满善意的举动,没什么其他特别的意义。但实际上,这个谚语可能是从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而且在西班牙和西班牙语中,意义非常丰富,因为在不确定是否有人对无花果动了手脚之前,可能没人愿意吃无花果。但是,整个谚语却让人费解,因为 ‘削桃子’在任何地方都会被视作是一种可疑活动,会引人注目。”[2]

众多和荆棘相关的谚语中,有一句真真切切告诉我们处事之法:“光脚路上走,荆棘不可栽。”其意不言自明。

长期生活在不安定的状态下则被说成是“坐在荆棘上”。还有一个常常被引用的谚语说:

“脚上有了鞋,便可踏平荆棘。”

下面这则谚语表达的是,无论身居何位,生活中都不免遇到某种麻烦:

“无论居何处,门边荆棘生。”

雷伊也对此做了字面意义的解释,谈道:“英格兰没几个地方是适宜居住的,而且附近一定有荆棘丛。”同时,荆棘还常被大家说成是“噼啪作响,动静大”,抑或是“荆棘扎人刺先行”。

许多大人物身处逆境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穷困无名,下面这则谚语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斧头挥向树根部,松树唯愿是灌木。”

有一古怪的短语形容期望事情发展可以逆转的人:

“你会在锅灶边上种土豆吗?”

数不清的谚语中,少数几则是和苹果相关的,其中一则这样提醒我们:

“苹果、鸡蛋和坚果,懒婆娘吃后你再吃。”

一个人吝啬自私,不愿给予——“果园在手,只给苹果一个。”

“都是烂苹果,没得挑”通常用来形容都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事物,与之形成对比的另一则谚语则警示小心不良影响会蔓延传播开——

“一个烂苹果,毁坏一箩筐。”

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迥乎不同之处,则在谚语中被诙谐地打趣成:

“就像苹果之于龙虾,毫无相似之处。”

明知意义不大甚至会招来不好影响,仍坚持去做,这样的愚笨衍生了颇具教育意义的谚语:

“吃苹果不如送苹果。”

下面这则古老谚语的主题是讽刺蠢人相信荒谬之因可结圆满之果:

“随意种下的沙果,结不出苹果来。”

野苹果树也曾出现在韵句中,趣味无穷,其中一则说:

“林中野苹果,调配海中蟹。

路旁野花摇,人夫不敢采。”

很早以前,谚语中就常用黄瓜的冰凉比喻人性情淡漠,“像黄瓜一样冷冰冰的”;那些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还希望人家满足的人则是在“向榆树要梨子”;不懂察言观色的傻瓜被比作“瞎鹅看不到蕨苔丛里的狐狸”。

柳树是悲伤的象征,遭另一半遗弃的人戴柳树花环,已然成为惯例。在《奥赛罗》第四幕第三场中,苔丝狄蒙娜预示自己将死之时说:

“我的母亲有一侍女叫巴巴拉,

她恋爱了;情人发疯丢了她,

她有一支杨柳歌,

一支古老的曲调,正好说中她的命运;

她到死,还唱着。

今晚,歌声萦回我脑际,

挥之不去。”

另一则谚语又说:

“杨柳虽软弱,却可捆绑其他木材。”其意不言自明。

还有一些寓意不太好的俗语,比如:

“狗、老婆和胡桃,都是越打越好。”

摩尔[2]在他的著作《萨福克语》(第465页)中给出了另一个版本:

核桃、驴子、女人一个理:

都是不打不成器;

无棍无鞭抽背上,

劳而无功白费力。”

德文郡有一新奇短语描述年轻女孩突然抛弃了自己的爱人——“她给了他一株芜菁”。无论人家如何表达善意都以恶相向之人,有句非常生动的谚语形容道:

“即便是轻抚荨麻,仍不免被刺痛。”

对比下面这句,同样给人以启迪:

“越是轻柔,荨麻扎得越快。”

毅力加时间的最终效果则体现为:“有时间和耐心,桑叶也能变织锦。”

雷伊提到,在格洛斯特郡形容“一个人总苦着脸,或冷着脸”就说“他看起来像是靠图克斯伯里的芥末过活一样”——这个镇以“生产芥末球,广销各地”而闻名于世。《亨利四世》第二幕第四场中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法斯塔夫爵士有一句台词说道:“你的智慧像图克斯伯里的芥末一样厚重。”还有相似的表达,说人不能持之以恒,“滚石不生苔”,与之对应的是“人常走的大理石上苔藓少”。

提到亚麻,少不了下面这些古老但隽永的谚语,它们告诫我们做事当心存信念

“备好纺杆和纺锤,上帝会送亚麻来。”

广为流传的短语“常春藤丛里的猫头鹰”最初的含义可能是智慧与欢乐的结合,相当于“要开心也要聪明”。以前,常春藤丛是常见的酒馆标志,由此产生了为人熟悉的谚语“好酒需 ‘藤’不需 ‘灌木丛’”,而常春藤和酒之间的渊源大概因为它是奉献给酒神巴克斯的祭品[3]

有关洋甘菊的古老谚语告诉我们,“越是践踏长得越快”,这一典故出自《亨利四世》中的人物法斯塔夫爵士(第二幕第四场):

“虽然洋甘菊越被人践踏长得越快,可是青春越是浪费,越容易消失。”

与橡树有关的谚语也不少。说到橡树的生长,我们常说“柳树买马,橡树买鞍”,暗指不同树木的生长速度不同。偶然的细微小事却发展成影响力巨大的事件可用下述谚语作比:

“斧头虽小,却可砍倒最大的橡树。”

可是也有人说:

“一斧子砍不倒一棵橡树。”

还有主题类似的谚语,说的是斧头如何砍倒橡树:

“小斧轻砍,亦可伐参天橡树。”

奥维德[4]的话也有此意:

“有什么比石头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软?

然而,只要坚持不懈,软水可以穿透硬石。”[5]

人们还常说“橡树会被风吹倒而种子却可勇抗暴风”,寓意树大招风。

还有一个例子说:

“参天橡树,始于橡实。”(www.chuimin.cn)

其他和常见树木相关的谚语也是不胜枚举。常言道:“世上的智者犹如灌木丛里的参天大树,寥寥可数。”人人都有优点——“世上没有不结果的树”。耳熟能详的谚语“大树一倒下,人人拿斧来”,寓意不言自明,“树高怕倒”也是真理。还有一句农诫警示农夫“树生贫瘠之地则丰茂,长于肥沃之地则叶黄苗稀”,也就是说要把树木从肥沃的土地里移种到贫瘠的土地里。而要想成功培种一棵树,只能靠辛勤劳作,也就是谚语中所说——“要采果,先爬树”。常言还道“植树之人,爱己亦爱人”。

英格兰中部流传着一则谚语“若是白蜡树上少裂痕没种子,一年内国王定下台”,因为白蜡树上裂痕从来不会少。另一则谚语说的是白蜡树做薪柴:

“绿蜡树做柴,火旺女王爱;

干蜡树做薪,莽夫悻悻怨。”

意思是白蜡树叶绿的时候用来烧,效果非常好,等干了,枯萎了,效果正相反。

从前,约克郡流行这样的祝福语:

“愿你落脚白蜡树根旁。”

也有典故提到,白蜡树喜水,可以吸干附近土壤的水分。

除树之外,和玉米相关的谚语也不计其数,各不相同。工作敷衍了事,资金精力投入甚少却妄想丰厚回报,就说——

“收割时日长,玉米一点点。”

与之类似的另一谚语说:

“送往药铺的柯罗辛,赠予他人没意义。”

从别人的劳动中获益就叫“把镰刀放进别人的玉米里”。而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和皇室沾边,身价就上去了,就连最好的也比不上:

“国王的糠麸胜过平民百姓的玉米。”

有关草的谚语中,“他从不让自己脚下长草”寓意做事从不拖拉,可谓流传甚广。另一个较古老的说法是“草不及踵”。一则众所周知的格言提醒我们:

“山高草低。”

相似的还有:

“草未长成马先卒。”

说起啤酒花,有则谚语讲“啤酒花非成即败”。哈兹利特先生这样写道:“不种啤酒花的人很难理解这句谚语的真意。啤酒花种植一季,收成好,你得到一个庄园;收成坏,失去一个庄园。啤酒花娇贵,不好种植,年成不好,可以毁掉所有作物。”[3]

表示实际和预期相去甚远时说:

“有心播下藏红花,乌头草盛红花稀。”

在德文郡,藏红花被用来代指有价值的事物。家住埃克塞特附近的农夫赞美农场时会说:“这地方小巧漂亮,农场主定是把它当作了藏红花一样爱惜。”

还有很多谚语和玫瑰有关——大多喻示甜美可爱,乐观欢快。比如众所周知的“玫瑰筑成的安乐窝”和“玫瑰一样甜美动人”。下面这句也常常被引用:

“玫瑰易名,馨香依旧。”

为此,哈兹利特先生评论道:“这句话本身没有说教,本质上也不是,甚至诗人本意也并非如此,时间久了,就有了特定的含义。”

还有一句,历史悠久,英国人民至今喜欢引用:

“欧芹地里,男上马,女进坟。”

萨里郡和其他南方郡县还有类似的警告:

“欧芹花园长,年内人作古。”

在英国德文郡,移栽欧芹不吉利。莫文斯托附近,小孩罹患百日咳后中风,可怜的母亲认为是欧芹地捣的鬼。《民俗学刊》中也记录了一则逸事,南安普敦的一位花匠就拒绝种欧芹。要知道,很早之前,人们就很反感欧芹。据记载,几头驮着欧芹的骡子曾经让希腊军队在向敌人进攻时自乱阵脚,溃不成军。毫无疑问,欧芹有此恶名是因为它常散种在逝者坟头。常见的希腊词组“dehisthai selinou”意思是“备好欧芹”,指的就是命在旦夕的将死之人。关于欧芹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迷信,比如在汉普郡,农夫们因为害怕厄运降临,不会把欧芹给旁人。

谚语还说“播种茴香就是播种痛苦”。但这种说法却令人费解。因为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常用茴香为胜利者制作花环,而且茴香还是供奉给圣约翰的植物,常挂在大门上,象征圣约翰的庇护。此外,以前很多菜园里都种的迷迭香也有流行一时的谚语:

“迷迭香繁茂之地,牝鸡司晨。”

野豌豆因坚韧、生命力强,广受赞誉,下面的谚语就是明证:

“即便是旧鞋底,野豌豆也可冲破。”

由此联想起另外一则谚语说:

“甘菊草地,越踏越长。”

还有人们常说的“值个李子”。

还有一则谚语用来赞许有手段成大事之人:“李树越高,果子越老。”

谚语“生活在三叶草中”寓意生活奢华而富足,类似的还有“用薰衣草来装点的”是珍贵有价值的物品。另一则更相近的谚语“把薰衣草夹在衣物中(以防蠹蚀)”则是老套的习俗,就是把薰衣草放在新洗好的亚麻布里,让布有薰衣草的芬芳。申斯通[6]还曾赋诗:

“薰衣草,

长茎蔟蔚蓝,

干枝紧相拥;

隐隐暗蓄力,

香重染方巾。”

据杰勒德说,斯巴达人有一起食用水芹和面包的习惯,古希腊罗马人普遍认为,这样做的人都以机智果断而闻名。谚语也由此而来:

“食水芹,长智慧。”

和水果有关的谚语说:

“要采果,别摘花。”

“果落蜂至。”

“要结果,要让叶归根。”对此,雷伊解释道:“移栽树木必须是树叶刚落时。”随后出现了许多韵律工整的谚语,流传甚广:

“果出时令,愁无头绪。”

至于葡萄藤,则说“勤修枝,人变富”。因为葡萄树要常常修剪才能多结果。还有一句谚语,也是说葡萄和酒的:“枝粗而短,年长愈优。”荆豆花期不断则衍生出另一谚语,在北安普敦郡甚是流行:

“荆豆花谢,亲吻过季。”

自古以来,植物的药用保健价值极受推崇,由此产生了许多妇孺皆知的谚语,很多至今仍在使用。杰勒德曾这样评述锦葵的优点:

“讲求身体康健,可用法国锦葵,大有益处。”

有则历史悠久的谚语说:

“要想健康长寿,五月必吃鼠尾草。”

奥布里留给我们的忠告是——

“三月韭葱五月韭菜,整年医生见不着。”

民间还有很多类似的谚语,其中不乏金玉良言。车前草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创伤的良药,人说:

“带纹车前草,治愈收割者伤口的良药。”

在赫里福德郡,流行一段韵文,和赤杨(普通赤杨,拉丁学名Alnus glutinosus)相关:

“赤杨花苞似鱼眼,怀河鲑鱼正肥美。”

在约克郡,凌风草又叫“舞动健将(拉丁学名Briza media)”,当地有一则与之相关的谚语说:

“家有凌风草,从此鼠踪无。”

据说是因为老鼠讨厌凌风草。沃里克郡谚语说:

“鼠尾和芸香同时种,

鼠尾成长不依时。”

要列举更多的植物谚语很容易,笔者相信前几页的篇幅已足够佐证本章主题。这些谚语很多是真知灼见,其中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并无意义。谚语至今在乡村长盛不衰,被挂在嘴边,家喻户晓。

注释

[1]约翰·扬·阿克曼:《威尔特郡词汇汇编》,第18页。

[2]威廉·哈兹利特:《英语谚语和俗语》,第327—328页。

[3]威廉·哈兹利特:《英语谚语和俗语》,第207页。

【注释】

[1]原文是蓟(thistle),一种叶片带刺、开紫色或白色毛茸状花朵的野生植物。

[2]即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18—19世纪爱尔兰吟游诗人。

[3]传说酒神巴克斯的手杖上缠绕的是常春藤。

[4]即普布利乌斯·奥维修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诗人,下述引文出自其情诗《爱的艺术》。

[5]原文拉丁文。

[6]即威廉·申斯通(William Shenstone),18世纪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