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相学说已有月相变化影响植物的例子,这些说法在大多数农业地区也信以为然。还认为天气也会影响蘑菇生长。“无论谁在忏悔星期二[2]种植或播种,作物都会保持绿色。”植物在特定季节开花可以预报天气。这一天气的谚语有多个版本,古老的肯特郡版本是——“橡树,烟尘漫天;白蜡,风平浪静。”[4]人们认为树木和植物的果实可以预示即将到来的天气。......
2023-10-21
植物和人,与低等动物一样,都要历经生死。古人自然会想到它们是和我们相似的存在。植物的生死,是经过渐进、持续的过程,到达特定生长阶段的结果。这对早期的自然学家而言,也是实际的教谕。人们观察到,植物和其他高等有机体一样,会生病、发生意外、受到伤害,很可能在任一时刻,被切割下来,提早结束它的生命。[1]这种与人类命运的相似性,更让人惊奇,由此给植物王国的种种出产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有些说法,至今还经常提起。树木有神秘或神圣的特质,这样的概念,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对树的敬畏和迷信,体现为以各种形式供奉、礼拜树木。泰勒[1]认为有理由相信:“植物灵魂学说根植于东南亚文明深处,不过很大程度上受佛教影响,被替代了。”[2]佛教典籍中提到,早期佛教对树是否有灵魂存有争议,引发了树木是否会从法理上受到伤害的讨论。正统佛教反对树木有灵魂的说法,也无伤害它们的顾虑,声称树既没有头脑,也没有知觉。但他们也承认树干里确实住着小矮人或精灵,且会在里面说话。大家都相信,毁坏或伤害一棵树是不善之举,会带给它伤痛。在欧及布威族印第安人[2]的想象中,树有灵魂,所以他们几乎从不砍伐树木,认为砍树时,“会听到树木的哀号”[3]。苏门答腊岛上有些树是森林精灵的代表,岛民对它们心怀特别的敬意。[4]斐济人相信:“如果动物或植物死去,它们的灵魂立刻就到波罗土[3]去了。”[5]婆罗洲达雅克人[4]宣称水稻有鲜活的精气,要用盛筵来挽留它们的灵魂,不这样做,庄稼就会枯萎。[6]缅甸克伦族[5]人也确信植物和人、动物一样,有自己的“腊”或精魂。[7]易洛魁人[6]承认树和植物有精魂,据称,玉米精、大豆精和南瓜精的化身是三个美丽的少女。到现在,迈阿密都还有一个传说:某年玉米大获丰收,孩子们在玩耍中互相投掷玉米芯,玉米精就会非常生气,假装孩子们的游戏伤到了她的身体。[8]大风吹过茂盛的草地或玉米在风中摇曳的时候,德国农夫就会说“草狼”[7]或者“玉米狼”出来了。罗尔斯顿[8]说,有些地方在“寒冷的冬天,田地里还留着最后一束黑麦,供罗根狼或黑麦狼遮风挡雨,很多夏天或秋天的节日习俗中,会有乡下人装成狼的模样。但玉米精,总是以人的形象出现”。
万物有灵的观点在一些部族中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特定情况下,一定要以某种草药为食。社会群岛[9]的居民认为植物有“瓦路阿”或让灵魂复活的能力。刚果黑人钟爱一种叫“米罗恩”[10]的神树,这种树通常种在住房旁,就像安居的守护神。按照传统,黑人在树下放上装有棕榈酒的葫芦,供它们口渴时饮用。现在的民间传说中,还有许多树有灵魂的奇怪说法。德国西北部威斯特伐利亚的农人向离家最近的一棵橡树正式宣布家人离世的消息,固定的用语是“主人死了,主人死了”。[9]就在最近,约翰·卢伯克爵士[11]在书中写到,天空岛[12]洛奇圣泉[13]旁有棵死去的橡树被奉为神灵,就连树上小的枝丫都无人敢砍折。[10]瓦拉几亚[14]人“迷信每一种花都有灵魂,荷花在湖中,清白、纯净、无味,盛开在天堂之门,审判他人,她会严厉质问你干了些什么,才会有身上那种气味”[11]。值得关注的还有,印第安人相信树洞是神灵通行的大门,德国人也迷信橡树上的洞是精灵通道,触摸树洞可以治愈各种疾病。[12]难怪人们对某些树木尤为崇敬——特别是椴树和松树——迷信的人“常常带着生病的小孩到森林去,拉着孩子从树洞中穿过去”[13]。英国以前也很流行这种做法,怀特[15]所著《塞尔伯恩博物志》一书提到的一个例子,众所周知,算是确凿的证据。
他在书中写道:“靠近村子中间的一块地上,到今天还立着一排烧焦的树桩,从树干上的裂缝和长长的瘢痕判断,这些树干过去被劈成了两半。树还生机勃勃、健壮柔韧的时候,就有人剖开树干,用楔子撑着,得了疝气的小孩,会被脱光衣服,推拉着从开口处穿过。”[14]
在英国萨默塞特郡,这一迷信还在流传,在康沃尔郡,必须要在日出前这样做才会有效验,很多地方都如此操作。正如康韦[16]先生所言,在中世纪所有撒克逊乡村,人们认为一棵树的两根树枝长在一起形成的洞更加灵验。[15]
然而,一定要把树木具有灵性的说法与某些精灵栖居在树上的万物有灵说区分开,尽管泰勒说过,很多时候难以区分这两种观点。[16]大多数国家的传说中都有很多树精灵,甚至在开化的部族中现在还保留着类似说法。更有趣的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也有同样的观点。古罗马诗人奥维德[17]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故事中,厄律西克同[18]犯上作乱袭击了克瑞斯[19]的树林。希腊树神将自己的生命与一棵树连在一起,“树枯萎、死去,他们自己也将逝去,不存于世;伤在枝干,如刀加身,砍削集至,他们也瞬间消亡——残酷利斧逼近,难忍痛苦呐喊”[17]。
在阿波罗尼俄斯·罗迪乌斯[20]的书中,有一树神恳求伐木人放过一棵树,因为那树是他栖身之所:
“伐木人砍削之声回响,
看哪!橡树颤抖,痛苦呻吟,突然开口说话:
‘饶我,饶我一命!让我枝叶完整,保我童贞。
哦,倾听树神的祈祷!
别再挥舞可怕的利斧,
存我树木,续我之命。
看哪!看我树皮上鲜血汩汩流淌;
我晕眩、我昏沉、我消亡,皆因你利斧砍伤。’”
奥布里[21]论及这一古老的迷信,说:“温切尔西公爵[22]一家所经历的巨大悲剧,不能不提。公爵在肯特郡的伊斯特韦尔自己府邸附近,砍掉了一片最为神秘的橡树林,公爵自己亲手砍下了第一斧。不久后,公爵夫人突然在床上去世,接着,他的长子梅德斯通爵士在海上因炮击身亡。”
现代欧洲传说还谈到精灵栖居的神树,说法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砍伐赤杨树时,有这样的说法:“树在流血,在哭泣,然后开口说话。”[18]丹麦罗噶德森林中有棵老树不能砍,因为有精灵住在里面;另一棵在德国海森堡靠近泽尔的地方,“伐木工砍树时,老树就哀叹,因为树里居住着我们的圣母,她的礼拜堂现在正好就在树所在的位置”[19]。
奥地利有则童话故事,讲一棵伟岸的冷杉树上住着一个由小矮人伺候的会惩恶扬善的仙女。德国有首歌也唱到住着少女的松树,树皮被少年人的金银号角划开。瑞典农夫中还流传着许多故事,说有人砍掉住着精灵的树的树枝,由此横死。在英格兰北部的威斯特摩兰郡,这样的树被称为“爬高树”,美人鱼据说就住在树下。时常可以看到雪白的牛群被赶着,从临近的湖泊中走出来,穿过草地,走向这棵树。瑞典传奇里讲到有人在树林里要砍倒刺柏树时,地下传出一个声音,“朋友,别砍我”。但那人不听,又砍了一下,这时,鲜血从树的根部喷涌而出,那人吓坏了。[20]丹麦传说中有一丛孤独的荆棘,偶见于田野,但从来长不大。这类树丛往往带有魔法,要小心晚上不能靠近,“因为从树丛中会冲出暴烈的车轮,碾碎无法逃脱的人”[21]。
现代希腊有些树有“斯蒂齐沃斯”,它被描述成幽灵、鬼魂,四处漫游,形象模糊,有时看不见,有时幻象莫测。如果一棵树已经为斯蒂齐沃斯所有,“在树荫下睡觉”就非常危险,“伐木人躺在地上,把自己遮盖起来,屏住呼吸,一动不动,担心在树要倒下的时候,斯蒂齐沃斯会在树木断开的那一刻,报复斧子的每一下砍削,攫取伐木人的生命”[22]。
说起与此相关的原始观念,斯库克拉夫特[23]曾提到印度传说中有一种内部中空的树,平静的日子里,树的深处会发出一种像精灵的声音,这种树被认为是某个精灵的住所,法力高深,神圣不可侵犯。原始部落将这类树木奉若神灵,不许砍伐。有些暹罗人因循此例,在砍伐这些树前,会向树木供奉、献上糕点和白米,缅甸泰勒人在砍树前向树之精灵祈祷。[23]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的丛林魔鬼在枝丫间吹响口哨,还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让我们想起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爱丽儿被囚禁的情景:
“进入劈开的松树;在裂缝中
你被囚禁,痛苦万分
十二年;……
……裂缝中你发出的呻吟
声快音疾如水车敲击水面。”[24]
爱默生女士[24]在她的《印第安神话》(1884年第134页)中引用了“两根树枝”的故事:
“一天,纳纳伯周[25]在树下小睡时听到喧闹嘈杂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最终惹恼了纳纳伯周。于是,他跳到树上,看到两根树枝在打架,异常吵闹。他把两根树枝分开,但两根树枝从他左右手分别弹开,再从两边抓住了他,把他绑了起来,囚禁了三天。三天里,他呼号哀叹,遭到各方嘲笑,连空中的鸟儿,树林和草原上的动物都取笑他。狼群雪上加霜,吃掉了他放在树下的早餐。最后,好心的大熊解救了他,放他出来。这位神仙立刻回到家中,施展他的神力,毫不犹豫把两个老婆痛揍了一顿。”
在西印度群岛部落,如果有人穿过树林,感觉到树动非比寻常,超乎自然,预兆让人害怕,就会对摇晃得最厉害的那棵树说话。树却不会屈尊和他说话,而是命令他去找博伊厄[26]或祭司,祭司会让他向新的神祇奉上祭品。[25]同一本书中还提到,在原始部落,人们认为那些激动人心、会令人产生极大恐惧或者让人昏昏沉沉的植物是超自然的存在。[26]在秘鲁,烟是神圣的草药,让人精力充沛,因此人们迷信、崇拜烟草。他们也敬畏很多其他植物,用这些植物做护身符。有毒的植物会致人死命,也广为人知。美洲印第安人把装着毒草的小口袋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作为对抗疾病或者抵御野生动物攻击的护身符”[27]。他们认为小孩戴了毒草护身符,就能不受任何侵害,依附于毒草的特殊神祇就会保护小孩。
这类观念基于古老的灵魂轮回之说,认为植物是逝去灵魂的栖居之所,并与逝去的灵魂紧紧相连。言及过往,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27]告诉我们:“至善的灵魂有两种命运——要么投身于树木,要么化身为雄狮。”[28]这种神话学的观点有很多例子,奥维德的故事是其中之一。他讲述了鲍西丝和费莱蒙[28]两人的故事,两人穷困潦倒,一路流浪回到家中,因为他们对宙斯有慈悲之心,不但特别长寿,还得以化身转世,成为树木。[29]奥维德还讲述了神祇听到了米耳拉[29]的忏悔,最终把她变成了一棵树。但是,正如基尔里[30]所说:“她丢掉了以前的躯壳,也失去了知觉,一直哭泣,从树皮上滴下的泪滴(即没药树)保存着女主人的故事,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不会被人忘记。”
法厄同[31]的姐妹们在厄里达诺斯河[32]岸边为他的离世哀哭,变成了白杨树。我们还可以对比达芙妮[33]和西琳克丝[34]的故事,她们因为无法逃脱阿波罗[35]和牧神潘[36]的追逐,分别化身为月桂树和芦苇。诗人塔索[37]和斯宾塞[38]依据这些原始信仰,为我们呈现了栩栩如生的场景。但丁穿过一片没有树叶的树林,每棵树的树皮下,都禁锢着一个自杀者[39],这样的说法也记录在案。德国民间传说中,灵魂的形状是一朵花,是百合花或者白玫瑰,大家都相信,如果有人要离世,这些花会出现在他的椅子上。含冤被处死的人,坟墓上会冒出白色的百合花,象征这个人的清白和无辜。少女死去,她的爱人要从坟上摘下三朵百合花,其他人则不能这么做。[30]还要注意,性别在这样的轮回中会保留下来。塞尔维亚的民歌唱道:少年身体长出绿色的冷杉,少女是红色的玫瑰,他们缠绕在一起。格林[40]引用了几个例子,“天使在林中给了小孩一朵花蕾,小孩带回家中,花蕾绽放之时,小孩却死去了。尤尼热法一战[41]中被杀死的异教徒[42]身上长出黑刺李,而倒下的基督徒头上则长出白色的花朵”[31]。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一场中也套用此说,说雷欧提斯许愿,让奥菲利娅的坟头长出紫罗兰:
“放她入土,
美丽纯洁的肌肤
愿紫罗兰盛开。”
古罗马诗人佩尔西乌斯的讽刺诗中有几乎相同的表述:
“金银珠宝付之一炬,
紫罗兰长出。”
英国诗人丁尼生[43]也借用这一说法:
“他燃烧而成的灰烬,
凝成故土的紫罗兰。”
家喻户晓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44],也引用了类似的说法:“坟头长出的野蔷薇,缠绕雕像,引人瞩目。他们三次砍下了蔷薇,但蔷薇依然倔强生长,缠绕雕像手臂,缠绕着秀美的伊索尔德。”[32]苏格兰民谣《美丽的玛格丽特和甜蜜的威廉》这样唱道:
“她胸中长出了玫瑰,
而他则是石楠;
它们长呀长,长到教堂顶,
结成真爱的情人结。”
这样的观念在原始部族非常流行,有些西北印第安人相信自然死亡之人被迫住在高高的大树枝丫间。巴西有个神话人物,名叫马尼,很小就死了,妈妈把他埋在房子里,很快一株植物从他坟中冒出,生长、茂盛、结果。按多尔曼[45]先生的说法,这种植物就是马迪沃卡,这个名字前面的“马迪”源自“马尼”,后面的“沃卡”是“房子”的意思。[33]金盏花被墨西哥人称为“死亡之花”,传说“美洲早期殖民者残暴、嗜金,残害生灵”,金盏花是从浸染了“受害人鲜血”的土地上冒出来的。
弗吉尼亚部落也认为,交战中被杀死的红人[46]的鲜血中长出了红色三叶草。与之相似,传奇故事里,英国萨塞克斯郡的圣伦纳德森林过去到处都有的山谷百合(铃兰),据说就来自圣伦纳德[47]的鲜血。他曾和一条强壮的大虫“火龙”交战,连续打了整整三天。最终圣人得胜而归,但他自己也身受重伤,鲜血流淌之处,铃兰繁茂盛开。传说陶顿战役[48]之后,约克党人和兰开斯特王朝的拥护者们倒下的地方,长出了独特的野玫瑰,此地才有:
“野玫瑰还在长,
孱弱的标记,标记血肉争强;
灌木篱墙苍翠,
凝注那日的陶顿战场。”[34]
这样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再如笛福[49]在《不列颠全岛纪游》一书中提到名为怪石岭[50]的某个营地,说:“他们叫它丹麦人营地,因为附近就是达文特里,据说是丹麦人修建的,周围一切都和丹麦人相关。那里道路周围也长满了丹麦草[51]。丹麦人在战争中被杀死,鲜血促生了这种草,一年中某一天割下这种草,它会流血。”[35]
惠灵顿公爵[52]战胜了拿破仑,在滑铁卢,炮弹犁过的战场上,生出了红色的罂粟花,人们认为是战斗中倒在战场的将士们的鲜血,孕育出了这样的鲜花。[36]德国也用这样的说法解释欧石南的颜色:桑果本来是白色的,传说是人血把它染成了红色。此外,法国和德国流传的迷信称,罪犯玷污过的地方会长出曼德拉草,绞刑架旁边通常都能看到曼德拉草。在冰岛,大家都说,含冤被处死的人坟上会长出山梨树或花楸树。其他类似的植物传说也很多,它们保存了很早以前的原始观念,成为传奇故事中的华丽篇章,让人心驰神往。尽管它们形式各异,有些早期说法现在已经改变,令人感到遗憾,但主要特色仍未失去,还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还有一种奇异植物让人着迷,诱人探寻,它们和植物生命的神话相连,通常被称为“敏感植物(含羞草)”,触摸的时候,它们的反应让大家都兴趣盎然。雪莱[53]的诗描述过这种神奇的植物,使之名扬四方。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含羞草最早,
收聚于休憩的怀中;
小甜心厌倦了欢乐,
最虚弱却又最惹人怜爱,
被夜神揽于怀中轻轻摇。”
凝视这种奇妙的植物,谁又曾想到,原始部族认为这些神秘不可言说的活动揭示的是独特的个人生活。达尔文[54]在《植物运动的力量》中写道:“为何触碰、轻压或任何其他刺激,比如电、热或吸收了有机物,就会让受影响的细胞改变膨胀率,进而引发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触碰引发的活动经常发生,而且出现在很多独特的植物上,似乎非常普遍。如果有益,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果最为杰出的植物学家也无法解释这种奇特怪异,那么普通人认为植物生命具有独特个性的观点,也就能接受了。好些年前,《爱德华兹植物志》[55]有位记者描述过蟾蜍兰花(拉丁学名Megaclinium bufo),在谈及这种花的奇怪活动时,有如下有趣的叙述:“读者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把一条绿色的蛇压扁,像干花一样,在中间用蛤蟆或者点状皮肤的爬行动物排成单列,筑成一条蛤蟆路,蛤蟆背竖起来,前腿左右伸开,嘴张大,长长的紫色舌头一阵阵乱舞。这样说,读者就应该相当清楚这种花的样子了。如果毕达哥拉斯[56]知道有这样一种花存在,他会认为所有灵魂转世的讨论都没有意义。”上文记者的叙述不乏幽默取笑的成分,但从科学角度上讲,这些植物现象让人惊异,对植物学家是一个大大的谜团,就像普通人完全不理解植物的活动,认为植物活动是真实个人内在的显现。
还有一些人类和某些植物通感的例子,斯里兰卡人有个观点,认为椰子树如果听不到人的声音就会枯萎,马鞭草和琉璃苣只有长在靠近人住的地方才会繁茂。南太平洋岛民认定花的香味就是花之精神,亡者靠花的香味还可在世上逗留,因此,他们会在新坟上盖满馥郁甜香的花。
注释
[1]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第一卷,1873年,第474—475页;拉什顿·M.多尔曼:《原始迷信起源及发展》,1881年,第294页。
[2]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第一卷,第476—477页。
[3]琼斯:《欧及布威族印第安人》,第104页。
[4]威廉·马斯登:《苏门答腊史》,第301页。
[5]威廉·马里内尔:《汤加群岛》,第二卷,第137页。
[6]斯宾塞·圣约翰:《远东森林生活札记》,第一卷,第187页。
[7]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第一卷,第475页。
[8]拉什顿·M.多尔曼:《原始迷信起源及发展》,第294页;亨利·罗·斯库克拉夫特:《印度部落》。
[9]本杰明·索普:《北欧神话》,第三卷,第61页。
[10]约翰·卢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1870年,第192页;莱斯利·佛尔碧斯:《苏格兰早期起源》,第一卷,第171页。
[11]理查德·福卡德:《植物民俗,传说与抒情诗》,1884年,第463页。
[12]蒙丘尔·丹尼尔·康韦:“神秘的树与花”,《布莱克伍德爱丁堡杂志》,1870年,第594页。
[13]本杰明·索普:《北欧神话》,第一卷,第212页。
[14]威廉·乔治·布莱克:《传统医药:文化历史的一章》,1883年。
[15]蒙丘尔·丹尼尔·康韦:“神秘的树与花”,《布莱克伍德爱丁堡杂志》,第594页。
[16]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第二卷,1873年,第215页。
[17]奥维德:《变形记》,第八首742—839行;雅各布·格林:《德国神话》,第二卷,1883年,第953—954页。(www.chuimin.cn)
[18]雅各布·格林:《德国神话》,第二卷,第653页。
[19]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第二卷,第221页。
[20]本杰明·索普:《北欧神话》,第二卷,1851年,第72、73页。
[21]本杰明·索普:《北欧神话》,第二卷,第219页。
[22]保罗·巴龙·德斯图内勒:“现代希腊迷信传说”,《十九世纪》,1882年4月,第394、395页。
[23]拉什顿·M.多尔曼:《原始迷信起源及发展》,第288页。
[24]莎士比亚:《暴风雨》,第一幕,第二场。
[25]拉什顿·M.多尔曼:《原始迷信起源及发展》,第288页。
[26]出处同上,第295页。
[27]参考《植物与魔鬼》一章。
[28]查理斯·弗朗西斯·基尔里:《印欧原始信仰概述》,1882年,第66—67页。
[29]奥维德:《变形记》,第八首714行。
[30]本杰明·索普:《北欧神话》,第一卷,第290页;第三卷,第271页。
[31]雅各布·格林:《德国神话》,第二卷,第827页。
[32]乔治·威廉·科克斯、尤斯塔斯·辛顿·琼斯:《中世纪民间传说》,1880年,第139页。
[33]史密斯:《巴西》,第586页;拉什顿·M.多尔曼:《原始迷信起源及发展》,第293页。
[34]理查德·福卡德:《植物民俗,传说与抒情诗》,第524页。
[35]参考《园艺年鉴》,1875年,第315页。
[36]另有传说长出了勿忘草。
【注释】
[1]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人类学家。本书脚注为译者所加;每章后注释为原文所有,标引较为简略,因资料查考困难,译者未能一一补全具体出处,在此予以说明。
[2]欧及布威族印第安人(Ojibways),北美原住民族之一。
[3]波罗土(Bolotoo),汤加人认定的神仙居所。
[4]婆罗洲达雅克人(Dayaks of Borneo)即达雅族,被称为达雅克族,是婆罗洲岛上的土生民族。
[5]克伦族(Karen),亦作甲良族,是一个居住在缅甸东部及泰国西部的民族。
[6]易洛魁人(Iroquois),居住于美国纽约上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的印第安人。
[7]草狼(Roggenwolf),德国神话里一种像狼的生物。
[8]即威廉·罗尔斯顿·谢登(William Ralston Shedden),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和俄语翻译家。
[9]社会群岛(Society Islanders),位于南太平洋上的群岛,岛名源自派遣库克船长探索世界的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所以有人说社会群岛应叫学会群岛。
[10]米罗恩(Mirrone),音译。
[11]约翰·卢伯克爵士(Sir John Lubbock),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
[12]天空岛(Isle of Skye),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中最大也是最北的岛屿,Skye源于古盖尔语,意为隐藏于云雾之中,因此也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岛”。
[13]苏格兰西部斯凯岛上的圣泉,人们认为它是治疗几种疾病的特效药,圣泉周围的树木、水里的鱼,都是凯尔特人的禁忌之物,无人敢取,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14]瓦拉几亚(Wallachia),古国名,位于现在的罗马尼亚。
[15]即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18世纪英国鸟类学家和博物学家,被誉为现代观鸟之父,代表作《塞尔伯恩博物志》。
[16]即蒙丘尔·丹尼尔·康韦(Moncure Daniel Conway),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者、作家。
[17]奥维德(Ovid),即普布利乌斯·奥维修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变形记》《爱的艺术》等。
[18]厄律西克同(Erysichthon),希腊神话中的忒萨利亚王子,鄙视天神。
[19]克瑞斯(Ceres),罗马神话中的农业和丰收女神,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德墨忒尔。
[20]阿波罗尼俄斯·罗迪乌斯(Apollonius Rhodius),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作家,代表作《阿尔戈英雄纪》。
[21]即约翰·奥布里(John Aubrey),17世纪英国古文物研究学者。
[22]温切尔西公爵(the Earl of Winchelsea),根据上下文指的似是芬奇爵士(Sir Heneage Finch),他是肯特郡伊斯特韦尔第三代温切尔西公爵,16世纪的英国律师、政治家,曾当选英国下议院成员。
[23]即亨利·罗·斯库克拉夫特(Henry Rowe Schoolcraft),19世纪美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和民族学家。
[24]即艾伦·罗素·爱默生(Ellen Russell Emerson),19世纪美国缅因州作家和民族学家,代表作《印第安神话》。
[25]纳纳伯周(Nanabozho),加拿大安大略湖区的奥吉布瓦人,是欧及布威族印第安人传说中的精灵。
[26]博伊厄(boie),音译。
[27]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又译恩贝多克利,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
[28]鲍西丝(Baucis)和费莱蒙(Philemon)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著道德寓言《变形记》中的一对老夫妇。
[29]米耳拉(Myrrha),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阿多尼斯的母亲。因为与她的父亲乱伦,生下了阿多尼斯,受到惩罚,变成了一棵树。
[30]即查理斯·弗朗西斯·基尔里(Charles Francis Keary),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小说家。
[31]法厄同(Phaëthon),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里俄斯的儿子,曾驾着太阳神的四马金车出游,因车子离地球太近,几乎把地球烧毁,主神宙斯用雷击死法厄同以避免灾祸。
[32]厄里达诺斯河(Eridanus)是希腊神话中极北族人居住地区的河流,位于欧罗巴的极北或极西部。
[33]达芙妮(Daphne),希腊诸神中最美的女神之一,为躲避阿波罗的追逐而化身月桂树。
[34]西琳克丝(Syrinx),河川女神,为躲避森林之王潘(Pan)的追逐而化身芦苇。
[35]阿波罗(Apollo),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
[36]潘(Pan),希腊神话中的牧神,他人身羊足,头上有角,长相怪异,出生就遭到母亲的抛弃。
[37]塔索(Tasso),意大利诗人,著有史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38]即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史诗《仙后》《牧人月历》等。
[39]详见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描述。
[40]即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德国语言学家和童话作家。
[41]英文为“The Lay of Eunzifal”,此处音译。
[42]本书中,非基督教信仰的民族被通称为异教徒。
[43]即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
[44]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and Isolde)两人虽真心相爱,伊索尔德却不得不嫁给特里斯坦的叔叔英格兰国王马克,但两人感情无法中断,在一次秘密约会被国王发现后,特里斯坦自杀而死,悲伤欲绝的伊索尔德抱着特里斯坦的遗体唱了一曲《爱中死》(Liebestod)后心碎而亡。
[45]指拉什顿·M.多尔曼(Rushton M.Dorman)。
[46]红人(red men),此指北美印第安人。
[47]圣伦纳德(St.Leonard),公元5世纪左右古法兰克王国修道士。
[48]陶顿战役(Battle of Towton)爆发于1461年3月29日,在约克郡的陶顿附近,为蔷薇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根据编年史家的说法,该战役中双方投入近50000名兵士,于暴风雪中战斗了数小时。
[49]即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7—18世纪英国小说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不列颠全岛纪游》。
[50]怪石岭(Barrow Hill)可能和英国康沃尔郡一个名为“Barrow”的怪石圈有关,后者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怪石圈入口处由七块竖立的巨大石柱形成,整个场地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并被一片阴森森的森林所包围。
[51]丹麦草(Dane-weed),直译,即矮接骨木草。
[52]此指第一代惠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19世纪英国军事家、政治家,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
[53]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英国著名作家和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54]即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植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55]《爱德华兹植物志》(Botanical Register,也作 Edwards's Botanical Register),植物学绘本。
[56]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立者。
有关植物民俗与传说的文章
星相学说已有月相变化影响植物的例子,这些说法在大多数农业地区也信以为然。还认为天气也会影响蘑菇生长。“无论谁在忏悔星期二[2]种植或播种,作物都会保持绿色。”植物在特定季节开花可以预报天气。这一天气的谚语有多个版本,古老的肯特郡版本是——“橡树,烟尘漫天;白蜡,风平浪静。”[4]人们认为树木和植物的果实可以预示即将到来的天气。......
2023-10-21
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消遣多与自然有关,下面我们列出一些与植物相关的儿童歌谣和游戏。[2]英国的一些郡称柳树上柔荑花序的花穗作“小鹅”或者“鹅鹅”。在《札记与问答》丛书第五套第十卷第177页,一位通讯记者写到,秋天,马栗从树干上掉下来,男孩儿们用绳子穿起一颗颗马栗,便玩起“掷子”游戏。......
2023-10-21
植物界里的迷信说法五花八门,在民俗学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几乎所有国家的传统习俗和传说中都有植物迷信,且多如牛毛,全面详细介绍这些流传下来的古老迷信需要花费很长的篇幅。据说,某些植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神秘联系。前面的章节提过与鸟类相关的植物迷信,现在再谈一下白屈菜。这位有魔力的姑娘,在见证人面前不断展示她的寻水术,这些见证人均诚实可信,当时出版的《每季评论》认定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23-10-21
原始社会早期,鲜花大多用于礼仪场合。纵观由古至今的历史,鲜花已经融入世界各地的宗教仪式和典礼中。古罗马用花神节庆祝春日回归,主题就是明媚盛开的鲜花。罗马人似乎对节日花环特别敬畏,认为公共场合不宜戴花环。此外,据说15世纪时曾经有一位国王在佛牙寺摆了至少六百四十八万零三百二十朵鲜花。在科林斯,尤罗芭游行上曾出现巨大的桃金娘花冠,周长达三十英尺,可见当时鲜花仪式规模之盛大。......
2023-10-21
读者若想了解植物形象学说在当时的流行盛况,收集浏览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典故便可知一二。比如,因为人参根的形状和人体相似[4],中国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套用植物形象这一联系,认为人参——这种可以和英国的曼德拉草相比的植物——具有一种类似于人体的特质[5]。除了植物形象学的观点外,人们似乎还认为蕨孢子的隐形神力来自于云,凯利先生谈道:“长出这种植......
2023-10-21
追溯植物崇拜的历史,必须要研究自然崇拜在宗教信仰中的起源与发展。上一章已经指出,万物有灵论认为树木和丛林都有知觉和个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起初人们对树木和丛林的崇拜与敬仰,后来人们又将其视为某些神灵的栖居之所。[3]弗格森认为,树崇拜源自对美和实用性的感悟。......
2023-10-21
前面的章节已然提到植物世界的诸多传奇。古时变形的观点,也在很多现代植物传说中得以体现,传说中,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可以化身为植物。无独有偶,德国关于菊苣或苦苣的传说也是如此。最终,女孩因体力透支倒在路边,香消玉殒。相传兰花之名源自鸫和乌鸫。我们还有更多例证,证明用大家熟知的鸟命名植物是普遍现象。......
2023-10-21
植物崇拜与宗教和迷信敬畏紧密相连,自古以来,不同的部群便将特定的树和其他一些植物奉为圣物。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植物因异教徒的神话传说变为圣物,至今仍保留神性,还由此衍生出各种迷信说法。橡树的神性至今仍存留在民俗文化中,许多点缀田地和篱笆的花朵则与其他宗教古老神灵有神圣的联系。在其他国家众多的植物中,莲花的神性最为突出,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和神话传说。......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