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科学技术是个性化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技术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改变传统的学习实践:其一,提供高质量的、可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当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往往是比较严密和系统的,需要经过专门的筛选,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和顺序呈现在教材当中,然而这种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书本知识为呈现形式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滞后性。现在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是多样的,更是个性的、及时的,因此这就需要借由一定的科技手段作为支撑。例如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科技设备让学习者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和教育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其二,给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教师有可能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借由科技设备或产品,对学生给予更加有效的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数据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对个别学习者所遭遇的难题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风格和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并追踪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此外,在科技媒介的支持下,尤其在学生评价方面,教师能够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并提供客观、及时、精确的评价结果反馈,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得到发挥。其三,促进交流与合作模式。一般而言,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且这种交流互动多以面对面的方式为主。尽管这种方式能够使师生、生生双方获取详尽的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时空限制,且参与者缺乏主动性。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是传统的面对面式的互动,也可以是一种虚拟互动,如教师和学生借由一定工具、多媒体设备等实现实时互动、分享信息等。言下之意,互动不仅发生在课堂中,在课堂之外交流互动也可以时时发生。在合作层面,科技手段的介入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模式更加创新和多样。如线上合作与线下合作相结合,基于问题解决和兴趣的合作,小组成员来源可以是多样的,且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用来描述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13]其实,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也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因为学生对“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与其参与和从事的学习活动有关,学生学习投入的越多,参与得越充分,获得的学业成就和自我效能就越高,其对自身的学习者身份的认识才会更加敏感和深刻,这种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种由边缘性到充分性的变化过程。......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常青的叙事更能体现出他作为后者的一面,常青为了成为“三好学生”,努力地成为他人眼中的图像。尽管常青这里没有明确提及学习,但是从“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多为一种被动的学习,他所体现出来的身份图像也更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学生身份。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常青对英语学习非常消极,而当师生关系比较亲密时,常青对英语学习又非常积极主动,并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