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无论教师如何改变,扮演何种角色,学习终究是作用于学习者身上的事,如果离开了学习者的参与,或者失去了学习者对学习的责任,那么再好的教学、再有利的外界支持也仍旧是徒劳的、无效的。当前,为了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设定了一些外在要求、规范和纪律等,如规定了学生上课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应该保持怎样的参与热情,应该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任务,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水平等,并用一些具有强制性或规定性的纪律条例、规则守则将上述要求以书面和公开的形式合法化地传达给每个学生。除了一些规章制度以外,教师也会通过一些外部动力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如定期通过测验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以分数的形式给予他们一定的评价和反馈。当然,也会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来防止学生脱离学习任务,学生为了避免受到教师的惩罚,也会促使自己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然而,以规定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依靠外部动力来维持的教学并不是最为有效的,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促使学生涉入学习活动当中,但其本质仍旧是外在的干预,容易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学生。因此,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背景下,应该促使学生主动担负起对学习的责任,提倡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回归。根据齐默尔曼的研究,当学生承担起了对学习的责任时,学生就能够明白自己知道什么,想要什么,需要克服什么,换言之,学生逐渐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背景下,要促使学生学习责任的回归,就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行为或措施影响学生的决定,可以设法强迫学生承担学习的责任和作为学习者成长和发展的义务,但是不能替代和控制学生。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其中,例如:让学生描绘出他们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要建立这种理想的课堂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自身又应该做些什么;如果有些因素阻碍或是影响了这些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应该采取怎样的解决策略和应对措施。其次,让学生承担学习责任的一种可取方式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制订责任的决策过程中,明晰他们所享有的权利,同时把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备忘录或正面的形式呈现给他们。再次,赋予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并向学生提供具有梯度性的、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身份同样具有变动或变革的属性特征。身份的变革性也就说明身份一旦形成之后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会在某种外界力量的干预和影响下发生变化。上述三方面的作用促使了学生向学习者的转变,也意味着身份的变革。这就迫使学习者不得不对已有的认知、信念和规范进行调整,通过对已有身份的变革来适应和满足当前学习任务的要求。......
2023-10-21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用来描述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13]其实,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也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因为学生对“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与其参与和从事的学习活动有关,学生学习投入的越多,参与得越充分,获得的学业成就和自我效能就越高,其对自身的学习者身份的认识才会更加敏感和深刻,这种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种由边缘性到充分性的变化过程。......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而对“学生”和“学习者”而言,二者之间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甚至被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一般而言,“学生”和“学习者”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者都是一种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的文化符号。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学习者”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支撑。“学生”和“学习者”都是用来表示从事学习活动的个体,因此,在很多时候二者被画为等号使用。......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