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促使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自身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也要对教学活动的认知发生一定的转变。首先,教师对教学应该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的态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开放的教室;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教材。言下之意,学习的场所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仅限于教室空间,“教室”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概念,可延伸至博物馆、工作坊、科技馆等。......
2023-10-21
在批判性教育学者看来,教师的权威身份不能给予学生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利和资源的分享过程,而在当前的教室内,权利分享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或多或少地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竞争意识的教导,而在学生合作意识方面的培养并不很成功。这一结果也使得在权利的分享方面不太理想。而如果要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就必须要注意到课堂上的权利分享问题:谁在施行权利,为什么,以及有什么影响和好处。当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时,权利与其说是被全盘转移了,还不如说是被分享了。言下之意,教师仍然对学习做关键的决定,但是不再是做所有的决定,学生也能有机会参与其中。教师对权利的分享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对课堂的管理,更不等同于放弃了合法的教育责任,相反,这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例如,学生在学习如何做正确的决定、如何为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教师并非袖手旁观或者放任不管,而是会对学生行使权利划定界限,避免一种无组织、无边际的状态出现。也就是说,给学生机会表达意见或提出建议并不等于让他们做决定,让学生在某一两件事情上做决定并不等于让他们对学习的全程做决定,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指导和干预。权利的分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按照学生使用权利的能力的大小把权利分配给学生,换而言之,即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管理和对自身学习所能承担责任的程度把权利分配给学生。
权利分享既有利于学生和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和课堂学习环境。权利转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将做决定的权利分享给学习者,学习者要主动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起初,他们会犹豫地行使他们的权利,他们需要教师的反馈和鼓励,才能更加自信地前进。而当学生融入课堂潜心学习时,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权利的分享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内心的疑惑和想法。权利分享的实践策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其一,活动和作业的决定。学生可以有多种方式,在不同层面上参与课程活动和作业的决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作业清单,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的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和有梯度的,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又能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判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其二,课程规定的决定。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程计划的制订当中,以往的课程规定都是由教师完全负责,学生并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其实,学生也可以对课程规定的制订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乐意参与的,教师制订的课程计划与学生所期望的课程计划有何关联,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是如何看待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等。其三,课程内容的决定。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决策的舞台,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决策,如在教学框架内,让学生决定要预习、讲授和复习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多半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其四,评价活动。评价一直是教师的权利范围和工作职责,其实学生参与的评价无论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学习都很有帮助,学生可以参照一定的标准,或是借由一定的工具、技术的帮助参与到对自身的评价当中,评价的过程也即学习的过程。[4](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要促使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自身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也要对教学活动的认知发生一定的转变。首先,教师对教学应该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的态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开放的教室;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教材。言下之意,学习的场所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仅限于教室空间,“教室”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概念,可延伸至博物馆、工作坊、科技馆等。......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需要学生达成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发生在学生个体思维和经验水平层面的,而不是他人强加或灌输的。例如,某个学生认可了自己是一名学习者的身份,那么他就能够表现出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意识,能够建立起学习与自身之间的意义关联,学习者身份是学生个体对于这一身份的一种占有。......
2023-10-21
常青的叙事更能体现出他作为后者的一面,常青为了成为“三好学生”,努力地成为他人眼中的图像。尽管常青这里没有明确提及学习,但是从“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多为一种被动的学习,他所体现出来的身份图像也更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学生身份。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常青对英语学习非常消极,而当师生关系比较亲密时,常青对英语学习又非常积极主动,并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2023-10-21
长期以来,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专业层面,即专业人员是教师个体的主要角色,教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专业的教学人员,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转变教师对自身的认知,即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支持性条件,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其提供帮助。......
2023-10-21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