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认知与学生关系

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认知与学生关系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主要是将学生视为不成熟的、未充分发展的人,因此,教师渐渐主导了学生的学习,并决定了学生的话语权。例如,除了参与课堂正式教学以外,也可以促使和激发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包括通过多媒体网络终端设备等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地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形成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反过来会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和表现。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主要是将学生视为不成熟的、未充分发展的人,因此,教师渐渐主导了学生的学习,并决定了学生的话语权。教师自认为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对学生最有益的,其实教师的这些决定对于自身而言或许比对学生更有利。换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所做的决定并不都是对学生最为有利的,我们对学生学习所做的决定也不都是学生本来就想要的或会这样做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认为学生不能够、没有能力做出在教师看来适合他们自己的做法和决定,需要教师来帮助管理他们的学习。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尽管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认识尚未成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具有对学习负责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转变对学生的认知,即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或信息加工者,而是带有一定的已有学习经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具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和决定意识的学习者。其次,教师也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学生的不同经验水平和认知风格,切勿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应该鼓励和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例如,除了参与课堂正式教学以外,也可以促使和激发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包括通过多媒体网络终端设备等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地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形成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反过来会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和表现。最后,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应该形成这样的认识,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信念、理解、文化实践,他们在进入课堂之时,就已经将这些背景也一并带入到学习之中,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意义。教师应试图了解每个学生知道些什么、关心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主动为学生搭建起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导正长期以来升学主义下的过分注重智育的偏颇,真正意识到学生生命价值的所在,重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同时也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意义,认识自身意义和价值。(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