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学习经历是记录和描述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情感的统称,它是一个意涵比较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事实,又掺杂着一定的动机和情感因素。经历有时也被理解为体验,因此学习经历也意味着学习体验。不过,经历更突出了一种过程性,有的经历是个体感知和体验到的,而有的却是真实发生而个体并未察觉到的。相对而言,体验重在突出个体心理上的、可被感知的情感因素。学习经历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得以体现,因此,学习经历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多个维度。相对于学习者身份的其他五个基本结构要素而言,学习经历更具包容性,因为其他要素均可以在学习经历的描述中得到理解。在从学生到学习者的转变过程中,学习经历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一般学习经历向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转变,二是从以正式学习经历为主向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经历并重转变。
首先,在一般学习经历向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转变层面,一般学习经历没有明确的表现形态,无论是学生感知到的还是未感知到的,有目的的抑或是没有目的的,都可以被称为一般学习经历。而有意义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特征,教育设计专家迪·芬克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经历的六个要素:(1)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这一要素包括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主题,以及如何成为一名自我引导的学习者。(2)基础知识(foundational knowledge),为了获取和维护基础知识,需要理解和记住所讨论的信息和观点。(3)应用(application),这一要素涉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应用技能以及批判性思考。(4)整合(integration),有效的学习是思想、自我和生活领域的整合。(5)人的维度(human dimension),学习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理解。(6)关怀(caring),为了表现出真正的关怀,教师和其他指导者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新的感受、兴趣和价值观。[11]从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要素可以看出,学习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的、全人参与的、自我引导的活动,这种活动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甚为一致。(www.chuimin.cn)
其次,在正式学习经历和非正式学习经历并重的层面,正式学习经历主要是发生在学校及课堂情境中的学习,这种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教室里系统地学习知识,学生依据设定好的日程进行学习。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到学校上课是强制性的,学习内容是由教师组织规划的,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外部的。而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发生在学校学习情境当中,也可以发生在学校情境之外;既可以包括与教师的互动,也可以指与教师以外的他人互动;既可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发生在一种无意识之中。非正式学习经历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课外兴趣小组中的学习、博物馆中的学习和互联网络中的学习,这些学习能够在不受时间和学校课程限制的情况下,将学生参与与学术内容联系起来。简而言之,非正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特殊需求、兴趣和过去的经历,是自愿的、自我指导的学习,它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和后续学习提供了一个经验基础和动机。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简单描述和对比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多以正式学习为主,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而学习者的学习打破了对学习简单化、单一化的理解,肯定了学习的复杂性、多元性及个性化,它既包括了正式学习又涵盖非正式学习,二者的相辅相成、优势并进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意义学习。因此,在学习经历方面,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重的学习经历。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对于学生而言,在不同时期,学习的意义是不一致的。从二东等人的叙事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学习意义的认识经历了从无意义感到有意义感的一种变化轨迹。相对于他人意义而言,自我意义则是根据自身的身心发展需要,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个性化选择,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稳定与变革维度来看,学习意义表现为从一种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的发展变化。深层意义则是指学习结果背后的意义,深层意义一般较为稳定,是个体长期所追求的。......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而对“学生”和“学习者”而言,二者之间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甚至被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一般而言,“学生”和“学习者”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者都是一种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的文化符号。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学习者”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支撑。“学生”和“学习者”都是用来表示从事学习活动的个体,因此,在很多时候二者被画为等号使用。......
2023-10-21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