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学生到学习者的转变过程中,学习经历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一般学习经历向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转变,二是从以正式学习经历为主向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经历并重转变。首先,在一般学习经历向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转变层面,一般学习经历没有明确的表现形态,无论是学生感知到的还是未感知到的,有目的的抑或是没有目的的,都可以被称为一般学习经历。......
2023-10-21
学习的意义感也是学习理论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常与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甚为相关,有时学习意义、学习目标及学习动机三者可指同一概念。在二东、春丽、夏荷和常青的叙事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对学习意义的理解与对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甚至是对学习的认知大体是一致的,尤其是在中小学时期,学习的意义和动机等具有很大的重合之处。在近代的学习理论中,“追寻完整的全人”既是学习意义的重要体现,又是学习目标之所在,追求意义感是重要的学习动机,创造意义(meaning making)也是学习力(learning power)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在不同时期,学习的意义是不一致的。从二东等人的叙事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学习意义的认识经历了从无意义感到有意义感的一种变化轨迹。无意义感并不是学习本身没有意义,而是学生没有感知到学习的意义。换而言之,学生也在进行着学习活动,但是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习与自身已有的经验有何联系,尤其是不知道学习对自身有何用处。有意义感是学生建立起了学习与自身的联系,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用。这种有意义感的学习过程,有研究者将其称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这种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能让学生获取融入社会所必备的价值,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10]
从个体与社会维度来看,学习意义表现为一种由他人意义到自我意义的转变。他人意义,即学生学习的意义主要在于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例如满足父母对学习的期望,满足老师对学习的要求等。这种他人意义在现实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学生处于儿童期,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从小就为孩子做各种筹划、各种准备,报兴趣班,参加各种竞赛、比赛,考取各种证书或等级。然而,这些并非都是基于儿童自身的选择和兴趣。相对于他人意义而言,自我意义则是根据自身的身心发展需要,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个性化选择,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我意义重在突出学习者自身的心智能量投入过程和结果。从稳定与变革维度来看,学习意义表现为从一种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的发展变化。表层意义是学习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它往往是不太稳定的,容易发生变动的。例如前文中所提到的他人的表扬和赞许,较高的考试分数,好成绩所获得的奖励,一份好的就业等。深层意义则是指学习结果背后的意义,深层意义一般较为稳定,是个体长期所追求的。例如学习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获得一种能力上的提升,作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等。从无意义感到有意义感,从他人的意义到自我的意义,从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都体现了由学生到学习者的发展轨迹。有意义感、自我意义、深层意义三者之间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同时也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追求的。(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在从学生到学习者的转变过程中,学习经历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一般学习经历向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转变,二是从以正式学习经历为主向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经历并重转变。首先,在一般学习经历向有意义学习经历的转变层面,一般学习经历没有明确的表现形态,无论是学生感知到的还是未感知到的,有目的的抑或是没有目的的,都可以被称为一般学习经历。......
2023-10-21
一般而言,主观经历总是会给个体留下标志或痕迹,这些标志和痕迹会被加工成一定的意义。换言之,所有能够与学生学习发生关联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个人经历的一部分,这些事物都可以成为一种标志。不过这些标志是否有意义,就要依赖于每个学习者自身的建构。个体的完整学习经历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客观学习经历指的是实实在在所经......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总而言之,任何能够导向个体对自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识别和认可行为都是一种行为识别。第三类活动可能并没有把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认知意识的建构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判断这种话语活动是否旨在对某人作为学习者的意义进行建构,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活动中是否有任何的行为识别存在。而在第一类和第二类活动中,它们可成为行为识别发生的场所。......
2023-10-21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用来描述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13]其实,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也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因为学生对“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与其参与和从事的学习活动有关,学生学习投入的越多,参与得越充分,获得的学业成就和自我效能就越高,其对自身的学习者身份的认识才会更加敏感和深刻,这种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种由边缘性到充分性的变化过程。......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学生的话语权是指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理性或感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理念的权利。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由于学校和课堂有着比较固定和规范的结构,学生在发言之前,都需要先表现出举手这一行为,然后教师再根据自己的一套标准来确定谁能够发言。其二,话语内容被规定。作为学生他们的话语总是受到限制的,他们的话语表现为一种服从性,即服从教师的抉择和分配。......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