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二东是一个男孩子,“90后”,出生在甘肃某县的一个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农村家庭。二东6岁入学,就读于当地镇上的中心小学。二东小时候比较听话懂事,一心想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小学毕业后,他顺其自然地进入了镇上的初中。据二东叙事,他在整个初中时期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初一时全年级排名应该在八九名,到了初二,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中考的时候,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高中,该高中是全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另有两所职业高中),且被分到了重点班。不过高中的重点班并不是最好的班级,在重点班之前还有两个“火箭班”,这两个“火箭班”是全年级最好的班级,有单独的楼层,配有被公认是学校最好的师资。后来高二文理分科,二东考入了梦寐以求的“火箭班”。高三那年,二东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最后他考入了本省的普通师范院校。
到了大学,大一刚开始的时候,二东便有了考研的念头,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弥补高考的遗憾。在大学期间,二东表现得还算比较积极。不过在学习方面,据二东叙事,他在大学中的学习比较“任性”,他不是每节课都会去上,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对课程实用性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要去上这节课。在对考试的看法上,二东觉得大学考试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考试的方式和以前初高中时期的考试方式相似,仍旧是以比较传统的死记硬背为主,他的口号是“60分万岁”。虽然也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考试,例如,论文、研究设计等,但是二东认为这些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交上去的是论文,反馈回来的只是一个分数,并没有一些改进建议等。所以,在大学学习时,二东有时会逃课,他觉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即积极投入到考研的准备和复习当中。总的来说,现在的二东对于未来有着比较明晰的规划,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也知道该通过哪种方式和途径来实现自己想要的,有着清晰的自我图像。(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而对“学生”和“学习者”而言,二者之间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甚至被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一般而言,“学生”和“学习者”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者都是一种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的文化符号。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学习者”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支撑。“学生”和“学习者”都是用来表示从事学习活动的个体,因此,在很多时候二者被画为等号使用。......
2023-10-21
在这种学习认知的遮蔽下,一些其他重要形式的学习,如个性化学习、基于场所的学习等,并未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显然与终身学习社会情境下的学习理念不相适应。......
2023-10-21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用来描述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13]其实,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也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因为学生对“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与其参与和从事的学习活动有关,学生学习投入的越多,参与得越充分,获得的学业成就和自我效能就越高,其对自身的学习者身份的认识才会更加敏感和深刻,这种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种由边缘性到充分性的变化过程。......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