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
2023-10-21
身份正如印在人身上的印记一样,一旦形成了就难以再发生改变,即身份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从性别身份的角度来讲,人的身份可以划分为男性身份和女性身份,这是由先天或遗传所决定的,具有非常明显的稳定性,个体几乎从出生之日起就拥有这种身份并一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先天的、自然的身份往往伴有明显的特征标志(如肤色、毛发、体型等),是一种客观存在物,可被视为自然身份的一种指示器。同样,文化身份也是具有稳定性的,例如处在东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个体与处在西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个体,他们在文化身份上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是难以改变和弥补的。一个长期生活在东方社会的个体,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等已经深深地被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烙印是根深蒂固的。尽管有些身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例如在人的一生当中,会先后被赋予幼儿身份、儿童身份、青少年身份、成年人身份、中年人身份、老年人身份等,但这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是在时间的作用下渐渐产生概念的。身份的稳定性有助于个体形成连贯的、一致性的自我,例如,在青春期,由于个体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个体易呈现出不稳定的身份,结果致使个体产生一些“叛逆”或“极端”的行为,而在个体心智趋于稳定和成熟之后,其身份也逐渐稳定,此时个体才有机会形成清晰稳定的自我。
从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学习者身份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这是身份发展变化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尽管在某种情境下个体很容易被赋予某种身份,但这种身份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个体对于这种身份的接受认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例如:儿童自开始学习起便具有了学生的身份,但是真正认同自己是一个学生,并从言谈举止及思维习惯的表现中符合学生的身份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当学生从中学跨到大学,即从中学生身份转换为大学生身份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且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转变。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也是在这样一种渐进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身份的一般变化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解构都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发生的,即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是由学习过程本身所决定的。学习者身份是学生对于自我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认知,也可以理解为对“我是一个学习者”“我想成一名学习者”的认识和期望,而成为某种类型的人涉及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难的部分即信念、意义和价值观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互动中逐渐累积起来的,从而对“我是谁”“我想成为谁”形成一种清晰稳定的认识。此外,学习者的学习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学生对于自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认知会随着不断从事的学习活动而得到巩固和强化,只要有学习活动发生,学习者身份就在一定意义上得到进一步的建构。(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同样,社会结构赋予了个体形形色色的身份类型,这些身份带有明显的社会化标志,它们共同构成了身份系谱图。学习者身份的社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二,学习者也需要在社会中履行一定的承诺和职责。学习者身份是社会身份的一个同位概念,它不隶属于社会身份的范畴。其三,身份的理解必须置于社会情境之中,这样身份才具有辨识度和意义。......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