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学习者身份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这是身份发展变化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也是在这样一种渐进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身份的一般变化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解构都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发生的,即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是由学习过程本身所决定的。......
2023-10-21
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时间,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空间,个体总是处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空间可以分为两种:物理空间和关系空间。物理空间是指能够看得见的,由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而关系空间是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身份的形成也总是存在于这两种空间之中。例如,教师在学校空间中主要是履行教师身份及其教学义务,因此,教师需要上课、备课、与同事交流讨论学术、评估学生学习结果等;而在家庭空间中,教师(男)则可能多倾向于扮演父亲和丈夫的角色,因而可能需要做家务活,为家庭的和谐发展主动承担起责任。对关系空间来说,个体在不同的关系空间中也会体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和自我认识。就学生而言,当他们处在师生关系的空间中时,教师可能是他们眼中的权威,他们的言行都要符合教师的期待和要求,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是“我是一个学生”,因此他们须尽量遵守学生的规范和要求。而当他们处在与父母所建立的空间中时,他们可能处于核心位置,在言谈举止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也没有清晰的参照标准和系统,因此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的行为特征,在对自我的认识上,通常将自我定位为“父母眼中的长不大的孩子”。很明显,在这两种空间中,学生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对自我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当学生从一种空间跨度到另外一种空间时,就会面临身份的转化和一致性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空间是非常多元的,空间的转换也是经常发生的。然而,在大多数的身份理论当中,身份的空间维度特征常常是被忽视的。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LPP)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这里共同体是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前面的对于空间类型的划分,可以看出共同体属于关系空间中的一种。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在前文中多次提到,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学习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生,学习情境既包含了时间维度又包含了空间维度,与此对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份也总是被打上时空的烙印。身份可以放在不同的空间类型及范畴来获得理解,这些不同的空间范畴大到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到不同的国别及区域空间,小到一个学校、一间教室的具体空间。对不同空间下的个体进行立体的审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到个体的身份及存在状态。学习空间有时也被视为一种学习环境,而行为的发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不存在纯粹脱离环境的行为和活动,如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上,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如灯光、教室、多媒体设备、桌椅板凳、互联网络等等,同时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愉快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感受、积极的心理准备等等。(www.chuimin.cn)
众所周知,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是不可分割的。时间与空间需要互相印证与评价,二者互为尺度。时间在空间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在时间里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因此作为个体的人,以及人的身份也是相对的,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中也是不可分割的。对于个体身份的恰当理解和把握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同时进行剖析,分析身份在时间维度上的合理性以及在空间维度上的恰当性,二者的结合才能够把个体的身份描绘成一幅较为完整的画面。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从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学习者身份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这是身份发展变化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也是在这样一种渐进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身份的一般变化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解构都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发生的,即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是由学习过程本身所决定的。......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同样,社会结构赋予了个体形形色色的身份类型,这些身份带有明显的社会化标志,它们共同构成了身份系谱图。学习者身份的社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二,学习者也需要在社会中履行一定的承诺和职责。学习者身份是社会身份的一个同位概念,它不隶属于社会身份的范畴。其三,身份的理解必须置于社会情境之中,这样身份才具有辨识度和意义。......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