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
2023-10-21
人既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有着独立、富于个性的一面,又是一种集体的产物,被赋予了社会性的特征,因而社会性是个人身份属性的另一重要特征。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人是通过他者来认识和看待自己的,人是在社会关系的互动中逐渐建构自我的,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我是谁”,也应该能够区别出“我与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如果个体一味地寻求差异,而忽视了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社会性,那么这种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孤立的、不具有生存能力的身份。威廉·詹姆斯曾言:“如果可行,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如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如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当他出现时,其他的人甚至都不愿稍稍侧身示意;当他讲话时,无人回应,也无人在意他的任何举止。如果我们周围每一个人见到我们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就忽略我们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们心里就会充满愤怒,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相对于这种折磨,残酷的体罚将变成一种解脱。”[1]这说明,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只关注人的个体性身份,而忽视人的社会性身份是不可取的,必然会承担巨大的代价。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在社会中总是扮演各种各样的身份——学生眼中的教师、孩子眼中的父母、老板眼中的员工、同事眼中的事业合作者,这些身份共同构成了社会系统的网络结构,促进和维持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同样,社会结构赋予了个体形形色色的身份类型,这些身份带有明显的社会化标志,它们共同构成了身份系谱图。
尽管学习者身份是个体学习经历建构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个体性特征,但是学习者身份的形成又离不开社会关系的互动,因而又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学习者身份的社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不是一种孤立于个体头脑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而是通过与社会环境互动作用下的结果。最为常见的学习形式表现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即所谓的教学和学习之间的联络,学生不能总是单独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自我意义的建构,还需要教师的协同和指导,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其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自然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和教师互动的理解与认识,这些都内在地转化为个体学习经历的一部分。其二,学习者也需要在社会中履行一定的承诺和职责。学习者身份是社会身份的一个同位概念,它不隶属于社会身份的范畴。社会身份主要是用来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常运作,不同的社会身份共同保障了社会的秩序和有序分工,并使得社会个体成员能够建立某种意义上的群体归属感。学习者身份正如其他社会身份一样,是个体认识和界定自我归属的一种标志,不过学习者身份处于更为基础和基本的位置,为其他社会身份的形成和建构提供了内在的支撑,因为一切身份的活动都是通过学习过程来实现的,个体对于自我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认识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种类型学习过程的发生,这种学习过程指向了不同类型的社会身份建构。其三,身份的理解必须置于社会情境之中,这样身份才具有辨识度和意义。例如具有教师身份的人要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这与其他类型的身份如公务员身份、医生身份、律师身份、技术工人身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对教师身份的理解需要将其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需要有相应的参照系统,如果没有上述公务人员、技术工人等身份,我们就难以发现教师身份有哪些特征或不同。其他类型的身份参照系是帮助个体认识自我的一面透镜。同样,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也需要其他身份作为参照,通过其他类型的身份定位自己,识别自身的特性。(www.chuimin.cn)
总而言之,个体性及社会性是人身份的两大基本属性,人的身份总是在个体性和社会性之间徘徊。有些时期个体性趋于主导,而有些时期社会性占主流。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个性、认知风格、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学习经历,会受到某些重要他人的影响,会形成对于世界、对于自我某种特定的认识,因此学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同时,学生也代表着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由无数具体学生个体所组成,因此也能够反映出这个群体所特有的一些共性的行为及特征,从这种意义来讲,学生又是一种抽象的人。个体性近似于具体性,而社会性倾向于抽象性,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学生作为某种类型的人的复杂性。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
2023-10-21
从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学习者身份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这是身份发展变化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也是在这样一种渐进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身份的一般变化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解构都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发生的,即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是由学习过程本身所决定的。......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