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注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各国制定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内涵就是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和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一致的。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反思能力、善良诚实等个人品质素养都体现了这一层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帮助个人提升公民意识,促进个人与社会环境自主互动,拥有成就感和愉悦感。......
2023-11-23
学生既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对象,又是构成学校机构的一个重要元素。当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培养对象时,培养的效果和质量是学校教育重在考虑的一项主题和内容,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将特定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还要评判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当学生作为构成学校机构的一个重要元素时,学校机构的好坏也是通过学生学习质量体现出来的,而学习质量的高低又回归到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上,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当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即所谓的结果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可以看作对学生某一时间段学习结果的一个总结性反映。结果性评价通常是采用统一考试的形式,例如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通常会设计一定类型的考试项目来检验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先不论这种评价形式的优劣,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关注的焦点应该在于为什么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不仅是评价的具体内容,更是评价的出发点和价值立场。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这就导致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很容易就聚焦到了一些显性的、表现性的和行为性的因素上,使得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因此往往会产生一些比较狭隘的、片面的评价结果和印象。例如我们通常采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就情况,如果某个学生得分高,我们的结论就是这个学生学习好、会学习或者学习能力强等。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真实情况是否果真如此仍旧值得商榷。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关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校赋予教师合法化权利的一种有效表达路径,是“学生”角色本身应该承担的义务内容。
随着对教育本质探究的不断深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也变得多元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取向也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改进传统教育评价局限的必然要求,更是未来学校教育应重点考虑的趋势。在教育全球化、学习现代化的时代,教育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远见。当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者似乎看到了未来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即学校教育培养的不是熟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者,而是具备学习力的学习者。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解决人自身的发展与价值问题,是人发展的潜在可能的现实实现,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在对教育本质及教育目的的不断反思下,“学习力”的概念顺势而生,学习力是“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从构成上来看,学习者的学习力不仅包含他的知识总量,即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他的学习流量,即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9]裴娣娜教授等人认为,学习力是学生的生长力(活力和能力),是人的生成、成长和发展,是人具有的饱满生命能量与活力。在“学习力”理念的关照下,学习将真正的动力从外在动因的驱使转向了内在个体的自身方面,将学习者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来考虑,学习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更他自己。(www.chuimin.cn)
当教师将目光聚焦到学生的学习力,将教学的作用看作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时,才可以被视作真正地在关注学生及学生学习本身,其他的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可测量的、表现性的学习结果只不过是学习本身所附带的一些衍生品。学习力主要反映了学习者三个层面的要素:一是学习者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二是实现学习者发展的两个基本路径,包括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三是学习者发展的最高境界,即批判与创新。[10]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学习者全面、个性发展的系统架构。学习力所体现出来的三个层面要素与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较为吻合,例如,在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中,学习者的要素包括创造力和创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交流(Communication)及合作(Collaboration)等。相对于学习结果而言,学习力更具有全面性和说服力。学习力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与当下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学习力是一个动态的、着眼于个体未来的概念。当教师将关注点从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学习力时,教师所关注的个体已经不是“学生”符号所能体现的范畴了,而是鲜活的、主动的、富有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所能代表的范畴。李希贵认为学习力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把教学变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坚持学生本位和学习本位,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和成长。[11]由此可见,学习者及学习将是未来教育发展中的两大主题,在教师和教授对象的关系中,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才是处于根本地位。教师对于学习者学习力的关注实际上体现了教师教学哲学的转变,包含了教师对于教学和学习关系的重新省思以及对于教育对象的再认识。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二)关注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各国制定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内涵就是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和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一致的。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反思能力、善良诚实等个人品质素养都体现了这一层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帮助个人提升公民意识,促进个人与社会环境自主互动,拥有成就感和愉悦感。......
2023-11-23
顾客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早在创业之初,松下幸之助就明确了自己的经营思想:即为大众服务,供给社会大众丰富的物质。松下幸之助经常告诫员工,作为经营者必须考虑到人们的需要,把顾客的利益置于首位。松下幸之助一切为顾客着想的思想体现不胜枚举,仅以录像机的争战为例。但是松下幸之助通过让员工对顾客需求进行调查,找到了战胜对手的方法。为此,松下幸之助曾自豪地说:“顾客的意见是‘上天之声’,用户是‘皇帝’。”......
2023-12-02
图3—5—3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我校2006届—2008届各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均在91%及以上。校友关注度计算公式分子是回答任何一种关注途径的人数,分母是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我校2006届—2008届各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对母校的关注度普遍较高。......
2023-08-30
(二)“双基”教学的历史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得以确立,并将教学计划、大纲和音乐教材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此时的“双基”教学方式已注意到要保持教学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双基”也逐渐经迷茫走向回归,我国在重新看待“双基”的同时,也更加理性。......
2023-07-04
能力人假设认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关注人的创造能力,强调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智力,挖掘人的潜力,把人塑造成能力人。这就是说,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类管理理念必须充分反映能力人假设的要求,必须充分体现能力在人类管理理念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3-08-24
当前关注理论是关于走神最早的构想之一。总之,当前关注理论认为,如果自我生成思维比外部环境信息有更高的吸引力或者更活跃的体验,那么走神就会出现得更频繁。根据这一观点,对于老年人和年轻人间走神比率的差异则可解释为: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所产生的干扰思考较少,因为他们所关注的事情较少。......
2023-11-20
人能说会道固然重要,但善于倾听更为重要,因为倾听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随时注意对方谈话的重点,在对方兴致正浓的时候,你要用眼、手或简短的语言加以反馈。如果你能这样全心全意去聆听对方讲话,感受对方的感受,对方一定很高兴,而且会有一种踏实感,因为他觉得他所说的话已受到你的重视了。而且如果你认真地听对方所讲的话,也可以适时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