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活动对学习者生成的影响

学习活动对学习者生成的影响

【摘要】: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无法主动地实现自身意义建构的心路历程,他们所获得的经验总是被加工好的,以一种强迫的方式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之中,学习者的“打铁”过程被他人的“打铁”过程所取代。而一旦这种“打铁”的经历被他人所取代,那么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学习过程就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这与情境学习者所持有的观点显然是相悖的。

法国教育家塞莱斯坦·弗雷内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人在打铁中成为铁匠”。这句话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突出了学习活动的情境性,二是说明了情境性活动的结果。正如一个人想成为一名铁匠,首先是要有打铁的活动情境,这种情境是专门性的,专指打铁活动的情境。这种打铁情境活动的结果是成为铁匠,即具有某种特别类型的人,不是石匠、花匠或其他工匠之类。“人在打铁中成为铁匠”这句话还表明另外一层含义,即打铁活动的过程是从事打铁活动和行为的人的自身意义炼制过程,这种意义炼制不仅使得个体具备打铁的知识,掌握了打铁的技能(例如可以单独完成一项打铁的任务,甚至可以指导、教授其他学徒打铁的技能),还使得打铁者形成了一种关于自身的认知,即“我是一名铁匠”。“人在打铁中成为铁匠”在某种程度上与进步教育所提倡的“做中学”有较大的相似性,即都强调了“做”的过程。

同理,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是学习者个体自身的一种意义炼制活动,这种意义炼制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加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学习情境的互动都是发生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之下的。当个体处于情境性的学习活动中,并主动从事这项学习活动时,最终的结果就是个体成为一名学习者。学习者的概念有别于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的概念,学生总是无法避免地与教师和教学捆绑在一起,很多时候教学替代了学习,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实际上转变成为教师的教学情境,尽管二者都存在于同一时空之中,但是这种活动使得师生双方被分割成了“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时空。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无法主动地实现自身意义建构的心路历程,他们所获得的经验总是被加工好的,以一种强迫的方式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之中,学习者的“打铁”过程被他人的“打铁”过程所取代。而一旦这种“打铁”的经历被他人所取代,那么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学习过程就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这与情境学习者所持有的观点显然是相悖的。因此,学习过程的发生,一定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参与和实践完成的,个体在学习活动的实践和参与中实现了意义的炼制过程,而这种意义的炼制过程最终促使个体对于自我作为一名学习者身份的识别和认可。(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