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学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我们当前所指的学生,在继承和保留历史意义的同时,更多的是具有了现代社会的特征。例如之前“学生”所包含的“学习养生之道”“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晚辈对自己的谦称”“方言中的‘男孩子’”等已经不多见,有的甚至不再使用了。当前人们所理解的“学生”主要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专门从事学习活动的人,特指在学校或其他研究机构学习的人。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正如前文所言,“学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动态的存在。现代的“学生”概念并不是一个崭新的事物,也不是某一个时期突然造就的,而是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与人类的教育活动一样,是一个连续性和继承性的事物。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
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这种身份不仅影响外界对于他们的看法,也影响他们自身对“我是谁”的认识。处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个体,他们会很自然地、无意识地接受“学生”这个标签,他们能够轻易地认可“我是一名学生”或“我是某位老师的学生”,而不是其他某种类型的人。因此,他们的认知、行为、话语、习惯等都表现出了“学生群体”以及“师生关系”的共性特征。然而,这种由学校所赋予的“学生”身份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局限,这种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或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不平等、对人个性的抹杀以及对人主观能动性的忽视。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类别“标签”,如有“双一流”学校、“985工程”学校、“211工程”学校、重点学校、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等之分。相应地,学生也被烙印上了“××学生”的身份。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身份并非都是他们的自主选择,而是学校或社会以一种隐性的、强制性的方式施加给他们的。由于外界对各种身份的期望和看法各有差异,这差异进而也影响到学生对自身的认同。这种由教育制度或学校所赋予的学生身份实际上是一种“先赋身份”,它对身份持有一种静态的、固化的认识观,而否认了身份动态性、流动性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经验,也否定了学生可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改变这一事实,从而减少了学生向上流动(如选择好学校、好职业)的机会,强化或维持了社会的阶级性。而学习者身份只与学习活动相关,其打破了上述种种限制,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身份图像。(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我们不否认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的重要作用,不过,相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而言,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仅是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被看作学习的内容、材料或学习的条件。环境能够促进学习,不过赋予学习以意义的是学习者本身。此外,一个人赋予知识的意义并不能直接被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只有学习者本人才能炼制属于他自己的意义,并通过自身经验将这个意义与他之所“是”相兼容。......
2023-10-21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常青的叙事更能体现出他作为后者的一面,常青为了成为“三好学生”,努力地成为他人眼中的图像。尽管常青这里没有明确提及学习,但是从“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多为一种被动的学习,他所体现出来的身份图像也更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学生身份。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常青对英语学习非常消极,而当师生关系比较亲密时,常青对英语学习又非常积极主动,并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