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据考证,作为整体的“学生”一词,其最早出现在《庄子·达生》篇,原文为:“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不过,此处的“学生”并不是指某一个人,它译为学习养生之道的意思,做一个动词使用。在《后汉书·灵帝纪》中也有关于学生的提法:“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意思是在洛阳鸿都门这个地方专门设立学校,招收一些具有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一技之长的人进入鸿都门学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唐代韩愈的《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中也有关于学生的表述:“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四门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补充。”[2]这里的“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等均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或学术机构,此处的“学生”主要是指进入上述机构学习的人,“学生”这一概念紧紧依附于机构,成为机构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只有进入该机构学习的人才被视为“学生”,此时的学生概念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封建色彩。
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学”是一个较为常用且复杂的字,《汉字字源》中的解释是:“学”本义是“学校”。《孟子》:“夏日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甲骨文的“学”字是一所房屋,上有“爻”(表声);有的字体有双手,表示合力兴学。西周金文阶段开始在屋内加“子”,表示培养学习。《汉语大字典》中将学(學,xué)定义为:(1)学习。《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2)模仿。杜甫《北征》诗:“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3)学问。如:治学。《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4)学科。如:数学、生物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如:小学、中学、大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可见,“学”字的含义是十分复杂多样的,既有名词之意,又有动词之意。而“生”同样也有着极为复杂的含义,其基本意思就达20余种,《汉字字源》中的解释为:字形像地面上长出了一株嫩苗。本义是“生长”“长出”。《礼记》:“王瓜生,苦菜秀。”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而在甲骨文中,“生”字也是地上长草的示意图,由此产生有生命的东西的含义,引申表示为“生长”“长出”“生出”“造出”“活着”“发生”“生机”等。从只长叶没结果的形态中又产生出不成熟的含义,引申表示不成熟的果实、不熟的饭、没经过炼制的东西、不熟练、不熟悉、生硬、正在学习的人等。金文和篆文字形由草形和“土”构成。意思是土里长出草来,由此也能形成上述含义。汉字隶定时按取消逆笔的要求形成了现在的写法。(www.chuimin.cn)
从上面分别对“学”和“生”的单字的字源及其含义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整体的“学生”一词,在本义上还是很大程度地延续了“学”和“生”的原始字义及用法。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而我们当前所理解的“学生”,从“学”的意义来看,主要是指学习他人、效仿他人的人,而且有专门的学习场所,例如孟子所指的“校、庠、序”等;从“生”的意义来看,主要是指“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生长的、不成熟的”人。这正与“学生”的概念及特点甚为匹配,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是在专门的机构(如学校)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是正在成长中的鲜活的个体,有着顽强的生命活动,但多数时候他们又是不成熟的个体,因此需要向他人学习、效仿他人,进而发展自我。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
2023-10-21
我们不否认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的重要作用,不过,相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而言,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仅是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被看作学习的内容、材料或学习的条件。环境能够促进学习,不过赋予学习以意义的是学习者本身。此外,一个人赋予知识的意义并不能直接被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只有学习者本人才能炼制属于他自己的意义,并通过自身经验将这个意义与他之所“是”相兼容。......
2023-10-21
常青的叙事更能体现出他作为后者的一面,常青为了成为“三好学生”,努力地成为他人眼中的图像。尽管常青这里没有明确提及学习,但是从“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多为一种被动的学习,他所体现出来的身份图像也更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学生身份。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常青对英语学习非常消极,而当师生关系比较亲密时,常青对英语学习又非常积极主动,并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