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学习和身份的启示

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学习和身份的启示

【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

据考证,作为整体的“学生”一词,其最早出现在《庄子·达生》篇,原文为:“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不过,此处的“学生”并不是指某一个人,它译为学习养生之道的意思,做一个动词使用。在《后汉书·灵帝纪》中也有关于学生的提法:“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意思是在洛阳鸿都门这个地方专门设立学校,招收一些具有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一技之长的人进入鸿都门学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此处的“学生”主要是对进入鸿都门学习的人的一种称谓,它表明了一种身份或资格。唐代韩愈的《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中也有关于学生的表述:“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四门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补充。”[2]这里的“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等均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或学术机构,此处的“学生”主要是指进入上述机构学习的人,“学生”这一概念紧紧依附于机构,成为机构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只有进入该机构学习的人才被视为“学生”,此时的学生概念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封建色彩。

而从词的构成来看,“学生”是由“学”和“生”组成。“学”是一个较为常用且复杂的字,《汉字字源》中的解释是:“学”本义是“学校”。《孟子》:“夏日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甲骨文的“学”字是一所房屋,上有“爻”(表声);有的字体有双手,表示合力兴学。西周金文阶段开始在屋内加“子”,表示培养学习。《汉语大字典》中将学(學,xué)定义为:(1)学习。《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2)模仿。杜甫《北征》诗:“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3)学问。如:治学。《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4)学科。如:数学、生物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如:小学、中学大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可见,“学”字的含义是十分复杂多样的,既有名词之意,又有动词之意。而“生”同样也有着极为复杂的含义,其基本意思就达20余种,《汉字字源》中的解释为:字形像地面上长出了一株嫩苗。本义是“生长”“长出”。《礼记》:“王瓜生,苦菜秀。”其他的意义如“生育”“生命”“生活”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而在甲骨文中,“生”字也是地上长草的示意图,由此产生有生命的东西的含义,引申表示为“生长”“长出”“生出”“造出”“活着”“发生”“生机”等。从只长叶没结果的形态中又产生出不成熟的含义,引申表示不成熟的果实、不熟的饭、没经过炼制的东西、不熟练、不熟悉、生硬、正在学习的人等。金文和篆文字形由草形和“土”构成。意思是土里长出草来,由此也能形成上述含义。汉字隶定时按取消逆笔的要求形成了现在的写法。(www.chuimin.cn)

从上面分别对“学”和“生”的单字的字源及其含义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整体的“学生”一词,在本义上还是很大程度地延续了“学”和“生”的原始字义及用法。例如“学”字的“学习”“模仿、效仿”“学习之人”的含义,“生”字的“有生命力”“不成熟”等含义。而我们当前所理解的“学生”,从“学”的意义来看,主要是指学习他人、效仿他人的人,而且有专门的学习场所,例如孟子所指的“校、庠、序”等;从“生”的意义来看,主要是指“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生长的、不成熟的”人。这正与“学生”的概念及特点甚为匹配,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是在专门的机构(如学校)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是正在成长中的鲜活的个体,有着顽强的生命活动,但多数时候他们又是不成熟的个体,因此需要向他人学习、效仿他人,进而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