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1.终身学习中的学习者身份元素
终身学习的理念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者身份元素。从当前的社会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已经无处不在了,学习不再仅限于在学校空间中的学习,越来越多如工作场所、网络、社交平台以及社区活动中的学习也都被开发和发掘出来。在一些更为发达的国家,旅游、参观、游戏以及各种其他活动都可以被作为学校学习活动的重要补充形式。从学习效果而言,发生在这些空间中的学习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和学校教育/学习相媲美。这就意味着在终身学习的社会,现在的学习和过去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学习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学习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包容性及扩大化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学校机构所赋予学习个体的“学生身份”已经略显狭隘,已不适合当前及今后的学习形态及趋势了。反之,学习者身份也许更加适合当下及未来的终身学习的社会形态。终身学习是让个体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能得到新发展。终身学习不仅意味着学习的便捷性、可获得性、时间和空间上的完整性,还体现着一种彰显学习者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意味。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人都可能是学习者,因为人人都有可能持续不断地从事学习活动(此时的学习不再仅限于学习场域中的学习),那么此状态必然有一种身份与之相对应。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学习是个体成为学习者的必由途径,因此终身学习的结果必然也就成就了个体的学习者身份。可以说,“学习者”是终身学习时代个体最显著的标签,而“学习者身份”则是终身学习时代个体最为突出的身份类型。
2.学习者身份之于终身学习的价值表征(www.chuimin.cn)
学习者身份既是终身学习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关键元素。具体就学习者身份对于终身学习的价值而言,其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者身份有助于终身学习理念下教育目的的达成。其实,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或者使人成为“完整的人”。[20]根据UNESCO的理解,完整的人不仅要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还应该拥有完善的人格、美好的情感、正确的审美、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神品质等诸多方面。显然,这些在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是难以实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当前的学习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我们不是主动地寻求学习的机会,而是当我们面临困境,发现自己的所缺或不足的时候才进行填补,这显然不是终身学习理念所提倡和认同的。当我们采取被动的态度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受外界,如学习内容、社会需求所奴役、所控制,此时的情感也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情绪感受,学习者难以获得一种整体的、完整的体验,因此,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育目的也难以达成。学习者身份的建构有利于该目标的实现,学习者身份是个体对于自我作为学习者意义的感知与认同,如果个体获得了学习者身份,那么其会很容易、很自然地采取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态度来从事学习活动,从而主动地应对外界变革和社会需求。情感方面也更倾向于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之中,因此,与个体成为“完整的人”的目的不谋而合。其二,学习者身份有助于个体在终身学习时代和社会形态下对个体身份的认同。众所周知,社会中的个体总是以多元化的身份存在于世的,如某个人的身份可以同时是一名老师、一个摄影爱好者、一个舞蹈俱乐部的成员、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个擅长唱歌的民间歌手等,面对不同的对象群体,或者身处于不同的情境中,个体可能具有的身份及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比较和谐的状态下,个体的众多角色能够协调一致,即处于一种身份认同的状态。而在大多数时候,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个体实际上很难获得身份认同,或表现出一定的身份模糊,更为严重者出现身份认同危机。这种身份模糊和身份认同危机往往使得个体处于诸多困境之中。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学习者身份将是个体各种身份类型中最为主要、基础和显著的身份,学习者身份使得个体能够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当面临身份困惑时,个体总是能够围绕学习者身份,通过采取主动学习的策略,建构起能够适合当前情境的特定身份类型。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反之,学习者身份也许更加适合当下及未来的终身学习的社会形态。具体就学习者身份对于终身学习的价值而言,其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者身份有助于终身学习理念下教育目的的达成。情感方面也更倾向于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之中,因此,与个体成为“完整的人”的目的不谋而合。......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从春丽的叙事中可以看出,春丽对学习的认知比较单一,在不同时期,学习有不同的图像,从学习是为了受表扬到学习是为了考试再到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在春丽的叙事当中,此时春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部动机为主,比如考虑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去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从时间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春丽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即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变。......
2023-10-21
认知感处于正方体的正前方,它是个体对自身一种较为直接的认知,如认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名教师”等,这些身份的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或显性的方式得以展示,比如当个体符合一定条件进入学校学习时,便具有了学生身份,因而也形成了对“我是一个学生”的认知感。同样,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从业资格,正式进入学校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活动时,他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我是一名教师”的认知感。......
2023-10-21
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
2023-10-21
“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感是构成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最为核心的要素,这种认知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主观学习经历的基础之上。在过去的学习经历当中,学生通过与外界互动并借由自身的反思,逐渐产生了“我是一名学习者”的感知,最后形成了对学习者身份的认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意识到“我是一个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我是一名学习者”,学生对“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感是其作为学习者身份的核心。......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