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活动平等性的对话性本质:重塑学习活动平等性

学习活动平等性的对话性本质:重塑学习活动平等性

【摘要】:据上述见解,学习从本质上来讲也可被视为一种对话活动,一种超越自身文化、书本及国界的对话,而其对话关系以学生与教师对话、与知识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等为主要表现形态。简言之,学习是一种对话活动,对话促使了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形成;反之,学习者身份的形成也强化和维系了学习平等性的对话性本质。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呢?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即“用话语所呈现出来的对话关系”。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17]对话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赋予了人类学习的可能。而语言和话语是对话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语言和话语的支撑,既不可能有对话关系存在,更不可能有意义的产生。语言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工具,是人心理活动及思想情感的外部表征,而话语是联结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桥梁,是传递意义和情感的具体通道,话语的正常表达和自然使用天然地具有对话的性质。也只有在对话中,人的思想情感才能够得到有效表达,人与人之间才能够相互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人们参与并从事人类发展所需的各种社会活动,显示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性。雅思贝尔斯在“对话”问题上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18]通过对话人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也只有通过对话个体才能够感知自我、认识世界。

据上述见解,学习从本质上来讲也可被视为一种对话活动,一种超越自身文化、书本及国界的对话,而其对话关系以学生与教师对话、与知识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等为主要表现形态。对话的目的在于通过与他者、环境、知识及自我的互动来获得一种认知和行为的能力;而终极的目的在于“认识你自己”,对学生而言,即为获得一种“学习者身份”。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教授者通过与学习者的对话,使得学习者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习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具体到学校情境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对话关系,学生不仅是“学生”,也可以是学习者,还可以是促进教师共同学习的伙伴,对话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学习,该对话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对话关系。而对话的内容既包括正式的、显性的课程知识,也含有非正式的、隐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伦理和理想信念等。同时,学习也是学生同文本对话、同自我对话的一个过程——与文本对话即巴赫金所指的重新赋予事物以理解和意义的过程;而同自我对话最终回到了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层面。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对话,学生获得了关于新事物、新刺激的观念,习得了认识自我和行动的能力,建构了他们自身对世界的意义和与世界的联系,最终形成了一种身份。其实,这一观点也印证了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身份是对话和叙事的产物,或身份就是对话本身,通过对话我们维持了个人身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19]等结论。简言之,学习是一种对话活动,对话促使了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形成;反之,学习者身份的形成也强化和维系了学习平等性的对话性本质。(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