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听了一个叫阿拉的女学生在文学、代数、物理和历史课上的回答并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体验到那种心情激动、精神振奋的情感。我们发现,这个班里对同学的回答的质量也缺乏集体的关心,这种情况是学生对整个集体的学习缺乏热情的后果。......
2023-12-03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呢?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即“用话语所呈现出来的对话关系”。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17]对话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赋予了人类学习的可能。而语言和话语是对话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语言和话语的支撑,既不可能有对话关系存在,更不可能有意义的产生。语言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工具,是人心理活动及思想情感的外部表征,而话语是联结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桥梁,是传递意义和情感的具体通道,话语的正常表达和自然使用天然地具有对话的性质。也只有在对话中,人的思想情感才能够得到有效表达,人与人之间才能够相互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人们参与并从事人类发展所需的各种社会活动,显示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性。雅思贝尔斯在“对话”问题上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18]通过对话人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也只有通过对话个体才能够感知自我、认识世界。
据上述见解,学习从本质上来讲也可被视为一种对话活动,一种超越自身文化、书本及国界的对话,而其对话关系以学生与教师对话、与知识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等为主要表现形态。对话的目的在于通过与他者、环境、知识及自我的互动来获得一种认知和行为的能力;而终极的目的在于“认识你自己”,对学生而言,即为获得一种“学习者身份”。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教授者通过与学习者的对话,使得学习者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习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具体到学校情境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对话关系,学生不仅是“学生”,也可以是学习者,还可以是促进教师共同学习的伙伴,对话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学习,该对话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对话关系。而对话的内容既包括正式的、显性的课程知识,也含有非正式的、隐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伦理和理想信念等。同时,学习也是学生同文本对话、同自我对话的一个过程——与文本对话即巴赫金所指的重新赋予事物以理解和意义的过程;而同自我对话最终回到了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层面。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对话,学生获得了关于新事物、新刺激的观念,习得了认识自我和行动的能力,建构了他们自身对世界的意义和与世界的联系,最终形成了一种身份。其实,这一观点也印证了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身份是对话和叙事的产物,或身份就是对话本身,通过对话我们维持了个人身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19]等结论。简言之,学习是一种对话活动,对话促使了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形成;反之,学习者身份的形成也强化和维系了学习平等性的对话性本质。(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听了一个叫阿拉的女学生在文学、代数、物理和历史课上的回答并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体验到那种心情激动、精神振奋的情感。我们发现,这个班里对同学的回答的质量也缺乏集体的关心,这种情况是学生对整个集体的学习缺乏热情的后果。......
2023-12-03
加里培林从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主体为了掌握处理事物的行动方式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学习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023-11-07
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无法主动地实现自身意义建构的心路历程,他们所获得的经验总是被加工好的,以一种强迫的方式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之中,学习者的“打铁”过程被他人的“打铁”过程所取代。而一旦这种“打铁”的经历被他人所取代,那么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学习过程就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这与情境学习者所持有的观点显然是相悖的。......
2023-10-21
“自主学习效率高”班会班会目的开展本次活动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作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总结、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教师总结在自主学习方面有成绩的学生和他人。......
2024-01-30
在传统网络课程与MOOC课程学习活动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MOOC课程的学习活动在任务的设计、学习参与方式以及评价考核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下面将从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学习过程评价三个方面阐述MOOC环境下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式。前者的设计发生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而后者在学习活动实施阶段进行设计。MOOC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利用各种社交工具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在线下定期举行见面会。......
2023-11-07
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涉及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若干层面,学习任务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涉及学习活动的层次结构、学习任务与活动序列化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相关。图7.1学习活动的三层模型任务层是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有一定的粒度的子学习任务或子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活动层采用活动树描绘一个概念上的内容结构。簇是活动树的一个基本建构块,包含单亲活动和直接子活动,不包含后代的活动。......
2023-11-07
从每一步完成的进度来看,由于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看到彼此的中间成果和进度,这便是一种隐性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小组都能保证规定时间内完成其自订的研究任务,对学习效果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从提交的作业质量看,每一步做得都很认真,通过他们提交的文献综述的概括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问卷结构的有效性等方面,可以表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
2023-11-07
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的师生同一过程的双边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活动,认识的能动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根本标志。从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来看,教师并不是学生认知的对象,而是实现学生认识的基本手段。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扮演着教学实践主体的角色,学生是被改造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的丧失。若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之中,始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是应该的。......
2023-0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