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为终身学习者:由标志到意义

成为终身学习者:由标志到意义

【摘要】:一般而言,主观经历总是会给个体留下标志或痕迹,这些标志和痕迹会被加工成一定的意义。换言之,所有能够与学生学习发生关联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个人经历的一部分,这些事物都可以成为一种标志。不过这些标志是否有意义,就要依赖于每个学习者自身的建构。个体的完整学习经历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客观学习经历指的是实实在在所经

经历是可以分享的,他人的经历也可被用来作为建构自己生活和自身意义的材料基础。虽然如此,他人的经历却永远无法取代个体本身经历所产生的作用,例如个体在某种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个人主观经历。对于身份建构而言,个体主观经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被看作身份建构的基础性原料,个体的理解以及意义的生成都来自经验。那么,个体中的哪些主观经历可以成为意义建构的原始材料呢?

一般而言,主观经历总是会给个体留下标志或痕迹,这些标志和痕迹会被加工成一定的意义。在这个概念化的过程中,标志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于不同类型意义建构的原始材料进行一个潜在区分。例如,在个体主观性经历的叙事重构中,标志的深度和差异的启示可以潜在地辨别不同类型的主观经历。不过,标志所反映的是一种未被加工处理的整体印象,这些印象是在活动中留下来的。未被加工的标志具有高度的个人化的属性,它出现在个体内部,不能够以一种共享的或具体的方式呈现。但标志的意义是可以共享的,标志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性的实体。因此,标志意味着一种主要经历的情感表现形式,即活动的特征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这些特征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没有经过组织且未被定义的。标志已经成为活动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具有其他附加的意义以使得参与本身也具有意义。例如,在一个谈话交流中,一个人突然表现出一种很突然的反应,然后起身匆忙离开。面对这种情境,人们最有可能的第一反应是吃惊、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此,很多事情是无法辨别的,人们能感觉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发生问题的回答是一种自动化的,他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与标志的概念相似,贾维斯(Jarvis)在主要的感官经验中甄别出了“无知”(notknowing)的感觉,正如他所解释的那样,这些经历贯穿在个体的一生当中。它们最初只不过是一种感觉,即之前的经历和对新体验的感知之间的差异。然而,随着个体逐渐学会识别和认识周围世界,许多感觉经验便慢慢失去了它们的价值。人们变得更加关注那些他们不理解或是不知道的或是在次要经验中出现的意义或词汇。次要经历(secondary experience)是通过语言、文字书写和可视化协商来进行调适的,这种体验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办法把它写进文字里去理解它。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当人们在描述他们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感受时常常会感觉到困难。然而,朗之万和瓦隆(P.Langevin&CH.Wallon)的看法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有趣的维度,即通过语言来理解直接的经历或标志是如何被赋予意义的。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使用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或体验。借鉴这一观点,构建意义时所产生的理解可以被看作一种经验本色。伴随着这些意义,最初的直觉经历会发生变化,而变化本身也是一种经历。这一特定方面与透过叙事加工的经验重构有关,通过叙事加工,经历本身可以再经历和再体验。而在专门讨论叙事问题之前,还需对标志本身进行更深入的探讨。(www.chuimin.cn)

就标志本身而言,它有时是深刻的,有时是独特的,但也不尽如此,关键是取决于发生了什么。标志的深刻性主要与情感因素有关,受个体的情感因素所影响。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指的是某一个标志与其他标志的区别。例如,工作中的平凡一天,如果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发生,那么这一天的标志将会是非常不同的。(例如,对于一个银行职员而言,如果遇到了一件抢劫事件,那么这一天的标志将会是非常深刻、难忘和独特的。)这一天将会在他们的一生当中被记住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终生难忘,然而,其他的时间或事件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被记住。在日常谈话中,人们可以参考那些具有深刻标志的经历,这段经历会对他们的生活和他们是谁产生重大影响。这个看法其实也反映着一种理论假设,即某些标志相比其他标志而言可能更具有记忆性和影响性。然而,也有一些并不是很独特的标志,假若在持续不断的重复下,它们也有可能被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每天在银行工作的职员,他们可能没有经历抢劫或是其他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但是他们也可以留下深刻的标志和坚固稳定的意义,因为他们经历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建构和重构的过程。不过,尽管这些标志可能很深刻,但是由于缺乏独特性,它们往往不太能够被赋予与那些独特经历同样显著的感知性。可以说所有的经历都可以留下标志,但有些标志本身由于缺乏深刻性和独特性,它们的价值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同时,所有的标志也都可能随着标志本身的改变而被加工成意义。不断重复的建构过程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标志的属性,使其或多或少变得有深度和具有独特性。

总而言之,标志是一种实体,它是客观存在的,其本身往往是不具有具体意义的。标志无处不在,它反映了个体的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有时隐藏在个体的情感和记忆中,有时存在于某个具体的标志当中。不过有些标志有时因为本身不具有深刻性和独特性往往容易被忽视,难以与人的经历发生联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意义。标志在本质上是属于符号中的一种,它们都是对某类经历的一种反映,不过相对而言,符号更具有抽象性,虽然有时符号也是一个具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一本笔记、一个广告牌,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作为一种抽象的状态而出现的(例如文字、图像、标号等)。标志可能是一个事件、一段经历、一场活动等,它的形态通常并不显得那么抽象或理论化。标志一定是和个体的经历有关系的,尽管有时候人们并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于个体的完整的经历当中。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参与便是一种经历的过程,他们总会面临各种形式的互动,与教师、同伴、其他指导者、教学内容、学习媒介,甚至是教室里的光线、温度等因素互动。换言之,所有能够与学生学习发生关联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个人经历的一部分,这些事物都可以成为一种标志。不过这些标志是否有意义,就要依赖于每个学习者自身的建构。而对于学习者身份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标志都能够对其身份产生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深刻性的、独特性的标志才具有意义,这些标志会涉及个体学习动机和情感投入的因素,因此,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关注。个体的完整学习经历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客观学习经历指的是实实在在所经历和发生的,如学习了某门课程,参与了某个项目,练习了某种技能等,而主观学习经历是指个体真实感受到的经历,例如,尽管某个学生参与了某门课程的学习,但是他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当课程结束的时候,他对本课程不具有任何的印象,那么此时的主观学习经历可能并没有发生在课堂之上。此时,黑板上所展示的学习内容作为一种标志可能对于该学生不具有多大的意义,反而书本上的随手涂鸦反映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内容。因此,从学习经历的角度来讲,个体的主观学习经历可能对个体本身更具影响,这种主观学习经历反映了由标志展现到意义建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