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教育的价值如此之重,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与人发展相关的术语从古一直延续至今。当前,有两种关于教育的理解颇具代表性:一是将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或活动,例如以某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对人类已有的生活经验、道德、社会风俗、规范、价值观等的传递和传承;二是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这种培养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目的导向性的特征。基于人类自身的立场,人是教育或受教育的主体。......
2023-10-21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对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在不同时期,教育目的有不同的内涵及表述。早在16世纪,夸美纽斯就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5]夸美纽斯理解的教育目的有两个维度:一种是终极维度,另一种是当下或现实维度。不过,自此以后,关于教育目的的讨论多倾向于后者,即对当下教育目的的讨论。
关于教育目的,陈桂生教授也对此进行了多番思考和论证,他认为教育目的有“应然”和“实然”之分,“应然”的教育目的即教育目的应该是什么样子,“实然”的教育目的即实际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样子的。例如,在我国,“应然”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过在实际当中,人们可能并不持有或忽略了这种教育目的。同时,教育目的还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理解,这也是近代历史上两种主要教育目的取向:一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如从裴斯泰洛齐、康德、赫尔巴特、福禄贝尔到斯宾塞,都倾向于关注“个人的自由发展”或“个体的全面发展”;二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如纳托普、凯兴斯泰纳、迪尔凯姆、杜威等,倾向于“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无论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还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二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有很多的交集,例如,社会本位的教育论者也会以实现个人发展作为对自己观点的辩护理由。此外,教育目的还可以从“外在”的教育目的和“内在”的教育目的两个层面来理解,“外在”的教育目的通常是根据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一般情况与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念做出的一般性的教育预想。而教师教育工作的目的属于“内在”的教育目的,可以被看作一种“实然”的教育目的。(www.chuimin.cn)
当前,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育目的出现了一定的异化,教育不再关注对人类社会经验、文明的传递,不再是以发展人类文明为前提从而帮助学生挖掘、发挥自己内在潜力的过程,也不再具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意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狭隘地应用在训练学生的专门技能、技术和技艺等方面,以达到求职谋生的目的。不可否认,当前的教育(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训练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具。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以文凭考试为教育目的”“以升学就业为教育目的”“以求职生存为教育目的”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我们一再从各种层面宣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在真实的教育实践当中,我们所真正认同的教育目的实际已经出现了偏差,变成了一再地追求教育所能够带来的效果,而非关注教育本身。学生发展实际上也成了某种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本身)的工具,而不是出于对个体价值本身的考虑。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目的,相比其他各种理解,我更认同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怀特的理解,即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有一种,教育其实可以有多重目的。例如,教育目的是指让每个学生成为自主的个体,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做决定,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又例如,教育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意识的个体,这种道德意识既体现在个人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也体现在个体作为社会公民、民族、国家乃至世界一分子的层面上。[6]所以说,教育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诉求,基于不同的视角、立场或价值观,教育目的是有所不同的。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既然教育的价值如此之重,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与人发展相关的术语从古一直延续至今。当前,有两种关于教育的理解颇具代表性:一是将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或活动,例如以某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对人类已有的生活经验、道德、社会风俗、规范、价值观等的传递和传承;二是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这种培养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目的导向性的特征。基于人类自身的立场,人是教育或受教育的主体。......
2023-10-21
夏荷对学习的不同认知,一方面与其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其当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夏荷的学习经历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夏荷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十分积极。从夏荷的这段叙事当中不难发现,英语老师是她持续投入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2023-10-21
身份同样具有变动或变革的属性特征。身份的变革性也就说明身份一旦形成之后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会在某种外界力量的干预和影响下发生变化。上述三方面的作用促使了学生向学习者的转变,也意味着身份的变革。这就迫使学习者不得不对已有的认知、信念和规范进行调整,通过对已有身份的变革来适应和满足当前学习任务的要求。......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用来描述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13]其实,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也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因为学生对“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知与其参与和从事的学习活动有关,学生学习投入的越多,参与得越充分,获得的学业成就和自我效能就越高,其对自身的学习者身份的认识才会更加敏感和深刻,这种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种由边缘性到充分性的变化过程。......
2023-10-21
而对“学生”和“学习者”而言,二者之间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甚至被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一般而言,“学生”和“学习者”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者都是一种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的文化符号。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学习者”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支撑。“学生”和“学习者”都是用来表示从事学习活动的个体,因此,在很多时候二者被画为等号使用。......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