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者身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基石

学习者身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基石

【摘要】: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çois Jacob,1988)曾有这样一句饶有趣味的名言:“人是一台学习的机器。”现今看来,这句话颇具深意,其深刻地揭示和反映出了当前诸多不良的教育现状和问题。现实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记住一个单词,需要几遍、几十遍地抄写,为了弄懂一个词语/短语,不惜反反复复地背诵默写,为了了解一个公式,他们往往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始终未能真正理解其中之意。”教师经常也会有这样的抱怨:“为什么已经教了无数遍,学生还是不会?”日内瓦大学某实验得出这样一些数据:在法国,30%的理科高中毕业生一年后不知道把DNA与遗传疾病或遗传特征联系起来,60%的人不知道原子、分子和细胞各自的特点,80%的人无法描述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轨迹,90%的人辨别不出主要的星星,100%的人不会画欧洲地图。[1]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也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这就不得不使人深省:“学习到底意味着什么?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究竟有何意义?”

视线再转移到我们当前的教学实践层面,现如今教师的教学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五花八门的教学法、教学模式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发展的议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所有这些举措都希冀通过教师能力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却被淡漠了,甚至被巧妙地回避了。这又不禁使人追问,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一定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吗?事实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也多次呼吁,21世纪的关键能力是学习能力,教育应回归以“学习”为研究核心,把学习权交给学习者,提倡学校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权的回归。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又是如何回应其自身学习的?我们认为,学习者身份(learner identity)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为此,需要先探明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其二,学习者身份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潜能?(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