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戏院和北京剧院

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戏院和北京剧院

【摘要】:最初作为莫斯科于1915年创立的首座电影院“艺术电戏院”启用,几易用途后,于1950年成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话剧院所在地。话剧院的前身,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前不久于1935年创立的最后实验基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话剧实验工作室。电戏院在制订改造计划时,也力求为颠覆演出空间、改变观演关系提供条件。自2015年新开张以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戏院迅速成为莫斯科最独树一帜、最具实验性的剧院之一。

最初作为莫斯科于1915年创立的首座电影院“艺术电戏院”(当时俄语中称电影院为Electrotheatre)启用,几易用途后,于1950年成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话剧院所在地。话剧院的前身,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前不久于1935年创立的最后实验基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话剧实验工作室。2013年,莫斯科市文化部并未按惯例直接为近年来经营状况江河日下、管理层频繁更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话剧院点名指派新任艺术总监,而是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开报名、竞标、甄选过程。最终胜出的,是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在苏联地下戏剧和电影界声名大噪的导演鲍里斯·尤哈纳诺夫。尤哈纳诺夫的创作跨戏剧、影像、音乐、电影、电视多界,以雄心勃勃、瑰丽诡谲的奇思著称,是苏联独立实验电影运动“并行电影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如今他中了标,一夜之间,他并未真正归属过的主流戏剧世界向他张开了怀抱,电戏院就此诞生。尤哈纳诺夫做的第一件事是对老剧院内部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彻底改造,旨在打造一个能容纳话剧、歌剧、电影、展览、讲座、表演艺术的现代化多元空间,并全天对公众开放。他重新采纳了大楼“电戏院”的旧名,以强调新剧院对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浓厚兴趣。和其他绝大多数俄罗斯剧院一样,电戏院靠政府资金支持,采用轮演制度(又称定目制度),保留剧目由受雇于剧院的演员团体重复演出,而剧院持续排演的新戏也让剧目库不断丰富。尤哈纳诺夫果断决定撤除老剧院所有剧目,从零开始打造新的保留剧目库。电戏院的新剧目、导演及创意团队都反映了它鲜明的风格特色和尤哈纳诺夫信奉的核心理念:大胆进行先锋探索实验的勇气,以导演为驱动力的创作模式,国际化的合作与视野,以及包容开放的精神。

电戏院在制订改造计划时,也力求为颠覆演出空间、改变观演关系提供条件。与许多剧院固定的镜框式舞台不同,电戏院的主要演出空间相当于一个狭长的大号黑匣子剧场,舞台形状、位置和观众席的位置及座位数目都可随具体剧目变化调整。因此,电戏院剧目也经常利用舞台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对观演关系做出新的思考。每次到这里看戏,观众可能总也认不出这个自己来过的剧场,因为几乎每场戏都意味着对空间的改造,有时变化之大,可谓翻天覆地。自2015年新开张以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戏院迅速成为莫斯科最独树一帜、最具实验性的剧院之一。(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