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莫斯科艺术剧院:北京国际友好城市研究

莫斯科艺术剧院:北京国际友好城市研究

【摘要】:莫斯科艺术剧院也称莫斯科艺术学院剧院,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于1898年创建。此剧院一百余年来经多次改建、扩建而最后形成,1938年后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专用演出场地。俄国革命后,艺术剧院得到列宁和苏联第一任教育政委卢纳查尔斯基的大力支持。十月革命10周年上演的《铁甲列车14—69》,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87年,该剧院分为两部分: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学院剧院和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

莫斯科艺术剧院也称莫斯科艺术学院剧院,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于1898年创建。建团初期,乐团由两部分人员组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领导的业余剧团成员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戏剧学校的成员,后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开始开发一套演员培训系统,而今天,几乎所有的表演专业培训方法都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的影子。此剧院一百余年来经多次改建、扩建而最后形成,1938年后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专用演出场地。1974年建成艺术剧院的新剧场。从建院到1905年之前,莫斯科艺术剧院以上演高尔基契诃夫作品而闻名,包括托尔斯泰的俄国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和契诃夫的《海鸥》。

俄国革命后,艺术剧院得到列宁苏联第一任教育政委卢纳查尔斯基的大力支持。1922年,艺术剧院在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无论在哪里演出,都赢得了评论界的赞誉,扩大了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影响。1924年回到莫斯科,剧院继续创作新的苏联戏剧和俄罗斯经典作品,开始进入一个发展壮大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伦敦的两次成功巡演重新确立了伦敦在世界戏剧界的卓越地位。艺术剧院对世界各地的剧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培养了许多实验性工作室(如瓦赫坦戈夫剧院、现实主义剧院、哈比马剧院、尼米罗维奇·丹琴科音乐工作室)。十月革命10周年上演的《铁甲列车14—69》,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50—60年代艺术剧院在列宁形象的创造上有很大成就。1956年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1958年的《悲壮的颂歌》,都获得高度评价。1987年,该剧院分为两部分: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学院剧院和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