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京太庙:古都民俗与旅游胜地

北京太庙:古都民俗与旅游胜地

【摘要】:太庙面积19.7公顷,其建筑规模相当宏伟。太庙诸门与金水桥、三大殿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围以三道围墙,植以成行古柏,使得这一祭祀性建筑达到了庄严肃穆的效果。当皇帝由太监、亲信、臣僚簇拥着步入太庙时,立时香烟袅袅,钟鼓齐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将太庙拨给总工会,组建劳动人民文化宫,并决定对太庙进行大规模修缮,新建许多景点。太庙,这座封建帝王皇权的象征,如今变成了劳动人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乐园。

太庙,即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处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按照“左祖右社”的布局原则,社稷坛建于皇城之右,而太庙则建于皇城之左。

太庙面积19.7公顷,其建筑规模相当宏伟。从正门进去,只见满院苍松古柏,徐行数百步,眼前是一座十分宏丽的五彩琉璃门,门两侧是大红宫墙,将殿宇紧紧围裹起来。门内有玉带河和金水桥,河对岸又是一座壮丽的大宫门,宫门里就是供奉祖先灵位的大殿。大殿分前、中、后三座,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殿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楠木,都贴有赤金叶,周围设三重汉白玉雕石栏板须弥座,充分显示了皇家至高无上的尊严。中殿有石露台与前殿相连,也是黄琉璃瓦序殿顶的大殿,内供帝王、帝后神牌。后殿9间,又称“祧庙”,供皇帝远祖神主,两旁5间配殿是祭器仓库。太庙诸门与金水桥、三大殿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围以三道围墙,植以成行古柏,使得这一祭祀性建筑达到了庄严肃穆的效果。

明、清两代每逢皇帝登基、亲政、监国、摄政、大婚、上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奉安梓宫,每年四盂及岁末大袷,都必须到太庙告祭。祭礼由礼部和太常寺负责。祭前三日,礼部尚书诣牺牲所视牲,进斋戒牌、铜人于乾清门。皇帝斋戒于斋宫,陪祀者斋戒于署。祝版官将祝版送内阁,皇帝于中和殿阅祝版,阅毕行三拜礼,而后送太庙神库,同时乐部在前殿设中和韶乐。祭日,皇帝乘礼舆出宫,至太和门隆舆乘辇,清道戒严,午门击鼓,直入太庙。此时的太庙,内外旌旗招展、幡伞密布,御林军、步军等护卫森严。当皇帝由太监、亲信、臣僚簇拥着步入太庙时,立时香烟袅袅,钟鼓齐鸣。六部重臣、内阁大员、寺卿御使等早已迎候两厢,躬身肃立。赞礼官前面引路,皇帝到列祖列宗灵位前拈香跪拜,行三跪九拜礼,王公大臣俱行礼。此时,音乐大作,舞生作舞,最后,午门鸣钟,皇帝还宫。(www.chuimin.cn)

太庙每有祭祀才显得热闹非凡,而平日只由几个太监看守,极为冷清。清亡后,庙内荒草侵径,野鹤栖息。1926年曾一度开放,取名为和平公园,但开放时间不长,1931年由故宫接收,改为故宫分院。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将太庙拨给总工会,组建劳动人民文化宫,并决定对太庙进行大规模修缮,新建许多景点。太庙,这座封建帝王皇权的象征,如今变成了劳动人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