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午门礼制:古都北京的民俗与旅游

午门礼制:古都北京的民俗与旅游

【摘要】: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形制是沿引“以双阙表门”的说法而来,因此又称“午阙”或“五凤楼”。按礼制,午门正楼设宝座,左右设钟鼓。皇帝在大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皇帝祭太庙出午门时击鼓、亲祭其他坛庙出午门时鸣钟。出入午门也有严格的礼制规定:皇帝出入、皇后大婚入宫必走正中门、王公大臣走右面门、文武官员走左面门。进了午门是玉带形的内金水河,上有5座大理石石桥,这就是内金水桥。

中国皇帝向来有“九重天子”之称,于是在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前建有9道大门:永定门、正阳箭楼、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乾清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它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宏丽。置身其下,不免有敬畏之感。

午门高35.6米,平面呈“凹”字形,中间辟三门,左右各有掖门,门上崇楼5座,正楼是9开间重檐虎殿顶,东西4座为重檐四角尖式方形亭楼,各以廊底相连,辅翼正楼,形如雁翅,气势巍峨,更显尊严。午门形制是沿引“以双阙表门”的说法而来,因此又称“午阙”或“五凤楼”。按礼制,午门正楼设宝座,左右设钟鼓。皇帝在大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皇帝祭太庙出午门时击鼓、亲祭其他坛庙出午门时鸣钟。明朝每年正月十五日即灯节或称元宵节,午门悬灯饰以宴百官,皇帝要亲临观灯井与大臣做诗;另外,皇帝在立春日赐春饼、端午节赐凉糕、重阳节赐花糕,都要在午门进行;每年十月一日皇帝要在午门前颁发历书;战争凯旋,皇帝还要在午门举行受俘典礼。

出入午门也有严格的礼制规定:皇帝出入、皇后大婚入宫必走正中门、王公大臣走右面门、文武官员走左面门。金殿传胪时,状元出宫走正中门;而文武进士则按会试考中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门前设两根红杖,亲王以下人员经过时,护军均不起立,有不报名而入者,举杖便打。进了午门是玉带形的内金水河,上有5座大理石石桥,这就是内金水桥。正中称“御路桥”,是皇帝走的;其左右称“王公桥”,是宗室亲王们走的;最外为“品级桥”,是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走的,皆不能越制。(www.chuimin.cn)

俗语有云:“推出午门斩首”,其实,禁城之内从不斩人。明朝斩人于西市,清朝则在菜市口。但明朝大臣如触怒皇帝被批“逆鳞”者,均要受“廷杖”,就是棍击屁股,行刑地点在午门御路东例。最初此刑只是象征性的责打,但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群臣上谏,阻止皇帝朱厚照到江南美女,结果130多人受廷杖,有11人当场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