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为解决港九居民用水困难,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的、我国目前最大的涉外供水工程。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一九六四年二月破土动工,于一九六五年一月竣工,三月一日正式向港供水,当年输水六千多万立方米。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在兴建中,始终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兴办,大大改善了沿途两县一市的区乡水电、交通、运输条件,为港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023-10-20
香港在开埠初期,完全是靠天然的水坑、瀑布、山泉供应食水,那时既没有建造的水塘,亦没有自来水供应。西人的住宅多选择在有水源的地方兴建,屋内设有水井;而一般市民则须到水坑去担水饮用。一八五一年,香港政府在港岛掘了五口大井,供市民汲水食用。后来五口大井也供不应求了,港府又在大屿山开条水渠,将该地一处名叫“水唠嘈”的瀑布引到大澳海边一个池塘内,再用船将水运来港岛供市民食用。
香港开始建造水塘,是第五届港督罗便臣任内的事。罗便臣锐意兴革,一心以整肃政风为要务。此外,他也推行多项改革计划,其中包括都市卫生和食水供应等问题。当时,英国已经有了自来水,罗便臣认为香港也应该有自来水供应,这对都市卫生和城市发展皆势在必行。他认为只要设法将香港的水源储存起来,就可以提供自来水,于是,他特悬赏一千金镑,征求一个开辟香港水塘的计划。
不久,有驻防英军工程队人员罗宁应征,他建议在薄扶林山谷建造一个水塘,安装引水道,将水输送至半山区般含道的水池,然后再转驳供应各区。这一计划果蒙当局接纳,并立即着手兴建,历时达四年,直至一八六三年方告完成,这就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个水塘——薄扶林水塘,开始供水时的储水量仅为二百万加仑[1],后来经过几期工程和扩建,储水量增加至六千六百万加仑。
香港的自来水供应,也是自一八六四年开始,惟供应的地区仅限于港岛西区和中区。另外,当时也没有自来水喉入屋,只是在各条街上装上自来水喉,居民则须到就近的水喉取水饮用,这就是一般人所称的“街喉”了。而各户的水费则附在差饷之内,占百分之二。(www.chuimin.cn)
香港第二个水塘是大潭水塘,亦是目前港岛最大的水塘,于一八八七年完成,储水量为三亿一千二百三十三万加仑。一八九九年又建成第三个水塘——黄泥涌水塘。至此,整个港岛几乎都有自来水供应了。而自一八九〇年港府公布了水务则例后,水喉也已开始引入各家各户,很多市民不必再到街喉去担水;同时,亦不必另收水费,仍包括在差饷里面。
怎知,当港岛一般地区都有自来水供应后,制水的情形也跟着出现了。一八九五年,天气奇旱,香港全年的总雨量还不到四十六吋[2],这是十年来雨量最少的纪录。于是,当局便实行了香港历史上的首次“制水”,晚上无水供应,市民初次尝到了水荒之苦,惟并不算严重。一九〇二年那次水荒则较为恶劣,每日只供水一小时,市民叫苦连天。
其后,九龙方面又建成了两个水塘,其一是一九一一年完成的九龙水塘,另一是一九二五年建成的石篱贝水塘,使九龙地区的供水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有关东江碧水润紫荆的文章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为解决港九居民用水困难,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的、我国目前最大的涉外供水工程。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一九六四年二月破土动工,于一九六五年一月竣工,三月一日正式向港供水,当年输水六千多万立方米。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在兴建中,始终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兴办,大大改善了沿途两县一市的区乡水电、交通、运输条件,为港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023-10-20
一九七八年,邓松根被调到局机关工管科的科研室,经常奔走在供水工程八十三公里的八个抽水站。以后,邓松根又独立主持了雁田抽水站八百千瓦的一号电动机的轴承冷却油自动装置性能的改造,使这台改造前经常出现故障的电动机使用五年仍运转良好。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造价合理,邓松根又攻读了许多专业书籍,还经常向有关电气、土木工程师请教。......
2023-10-20
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局的干部职工每当回忆起周总理关心港九同胞的生活用水,批准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当即指示,要关心香港同胞的生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香港用水难的问题。穿山越谷的东江水,带着周总理的深切关怀,滋润着香港千家万户。香港供水困难初步解决。周总理生前关怀香港居民用水,他的亲密战友邓颖超同志也把东深供水工程建设放在心上。......
2023-10-20
一九六五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是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大喜日子,这一天,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局的所在地——塘头厦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两百多名香港同胞各界人士和数千名广东人民,在那里共同热烈庆祝东深供水工程的胜利落成。何况,东深供水工程建成之后,东莞和宝安两县也扩大了十多万亩的灌溉面积,为输水河道两岸的村庄带来了高压电路,贫瘠的山区今后有电有水,面貌将会发生不寻常的改变。大会最后是举行剪彩和开掣仪式。......
2023-10-20
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香港人口的越来越多,食水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制水的情形依然存在。其后较为严重的制水情形,曾发生过多次。一九五三年制水多达十次,每日供水降为四小时,情形更见严重。城门水塘建成后,既然仍无法解除香港水荒的威胁,当局又将加建水塘提上日程。......
2023-10-20
东深沿线地跨东莞、深圳两市,正处迅速崛起的经济发展地带,水渠两岸人口稠密,厂矿企业林立,其污染源点多面广,为水质保护增大了难度。然而,幸运的是,广东省在工程建成之始就颁布了《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试行办法》,特别是在近几年又专门为东深供水工程出台了4个法规,深圳市政府也制定了一个法规,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特别是5项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东江水碧绿如初。......
2023-10-20
有数字表明,1964年,香港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仅113.23亿港元,1997年,生产总值已达11918亿港元,比1964年增长了104倍。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已经成为国际商业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东深供水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香港有识之士说:“没有东深供水工程,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安定。”......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