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文化理念的转变

高校体育文化理念的转变

【摘要】:要将强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方法的应用比例,扩大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降和时间,增加练习密度并加强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加强学生体育理解力,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方法的课堂设计,要以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为基础,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自主教与学的互动模式。

(一)树立终身体育教学理念

实践证明,积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尤为重要。单方面将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会忽视终身体育与体育教育的长远效应,学生走出学校迈向社会后难以持之以恒。而秉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就是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设定为长期目标之一,将培养体育意识与体育心理等放在突出位置,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个体终生参与体育锻炼与接受体育教育之和,即终身体育教育,这一理念在现代体育教学种的作用十分重要。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变也反映出学校教学理念的改变,将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选课形式作为体育教学结构的基础,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改革的重要表现,也是发展学校体育文化的趋势,更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宗旨的充分体现。体育教学领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学业成绩,还对其终身体育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合理的引导,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建立在对其能力具有引导意义的指标体系框架内,完善其制度,使其有据可依。学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形成内外环境条件的配合,最终达到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策略对其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双重保证,进而完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适应社会等方面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

人类在个体的不同成长时期和阶段都应当密切联系自身实际需求,积极接受体育教育,参与和自身情况相符的体育锻炼,并坚持不懈才可以实现预期的锻炼目标,这是终身体育思想的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使个体在不同人生阶段坚持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另一方面是合理衔接个体不同人生阶段的体育需求,为实现完整、连续的体育教育提供保障。

(二)实践终身体育的教与学(www.chuimin.cn)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应将把自身实际情况和体育锻炼内容与方法有机结合,根据自身变化来对锻炼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调整,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一是终身学习者获得体育锻炼的途径和方式,应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传授的,二是体育教学应是让学生掌握特定锻炼方式和多种体育锻炼方法的相关技能,具备快速搜集和运用体育锻炼方面的最新消息的体育自学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创新意识,三是体育教学应该多方面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终身体育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的方面。终身体育是将目的与途径设定为体育系统的整体化、科学化,向学生个体传递各人生阶段和不同生活范围加入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的实践过程。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系统教育、健康教育时间最长,形成正确体育、健康观的最佳时期和场所。完善的体育学习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发挥体育根本价值功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作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让体育切实为学生服务。

二是学生学的方面。个体在其一生中持续参与体育活动,实现提高身体素质和促使身心健康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各项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离,成了教学过程中两个分离的环节。要将强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方法的应用比例,扩大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降和时间,增加练习密度并加强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加强学生体育理解力,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方法的课堂设计,要以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为基础,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自主教与学的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