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措施。相比其他的课程,体育课堂应该是最能让学生放松的场所,所以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到轻松快乐。个体是承载教育目标的主体,教育目标不可能脱离个体而存在。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同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也是可以画等号的。将教育者主导地位与教育者主体地位理念显现出来,是当前教育者的主要责任。......
2023-11-18
(一)体育教学的界定
体育教学的界定分为两层。一层是身体方面的。体育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体育教材为媒介,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体育技能等,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全面健康的身心状态。另一层是心理方面的。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基础形式。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除了有效传递给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以及体育技能等身体要接受的教育之外,更要注意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总之,体育教学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对参与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
(二)体育教学的要素
1.体育教学的主体要素
体育教学的参与主体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导向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运用教师的功能进行教学。如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管理教学设施,监督学生训练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节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对待工作的状态、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以及实际组织能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学生是体育教师教学过程施教的对象,而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达到学习效果,就要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调动自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样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本质提高。学生群体存在个性差异,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还要求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的非主体要素
体育教学的非主体要素中,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等能够体现社会和教育向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培养应该达到的程度。这些要素围绕体育教学主体展开,并且充当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
另外,体育教学设施作为体育教学的媒介,也是体育教学的非主体要素之一。高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媒介条件的好坏。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将体育教学信息通过媒介,如教材、场地器材、环境设备等高效传递并且实践的过程就是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是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和物质媒介有效串联,调控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的行为方式。实用性、安全性、抗干扰性、有针对性是体育教学媒介必备特征。分析体育教学实践可知,动态结合和变化多样是体育教学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发挥其导向作用,及时调节体育教学的步调。体育教师自身要对教学技巧深入学习和纯熟运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控好体育教学的非主体要素,尽全力高效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www.chuimin.cn)
(三)体育教学的方向
1.以满足人体发育规律的要求为方向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就确定了:体育教学是以人体的发育规律为方向的。体育教学的主体中学生是受教育方,体育教学按人体发展规律来培养其体育素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我国国民多项素质发展的最高值主要在学生阶段,其中大学时期尤为集中。所以大学体育教学要设定科学性强、系统性强的体育教学计划,来满足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能够对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身心意志产生深远影响。
2.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能力为方向
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能力为方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把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智力特点作为参考依据,有机结合体育运动的趣味性、目的性以及对抗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兴趣中获取各项能力。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欣赏能力和体育运动参与能力,促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终身兴趣,以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3.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方向
体育教学要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综合素质。首先,体育方面,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运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其次,在德育方面,一些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战胜身心两方面的困难,是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学生要以道德规范与道德准则为第一位,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再次,在智育方面,体育运动项目中有些对体育运动者的判断分析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致力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最后,美育方面,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要使学生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得以熏陶。由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方向,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
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的文章
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措施。相比其他的课程,体育课堂应该是最能让学生放松的场所,所以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到轻松快乐。个体是承载教育目标的主体,教育目标不可能脱离个体而存在。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同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也是可以画等号的。将教育者主导地位与教育者主体地位理念显现出来,是当前教育者的主要责任。......
2023-11-18
(一)传统体育的起源体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容之一,它同其他文化活动一样,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从原始部落形成的各种生产技能、生活技能和军事技能构成了传统体育的起源。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下列几个发展阶段。上述这些原因促成了我国古代体育第一次较全面的大发展。与此同时,体育专著也有相应的发展。......
2023-11-20
健美操音乐多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和民族乐曲,具有鲜明的现代韵律感,节奏鲜明强烈,风格热烈奔放,符合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专业学校生身心发展特点,在专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把健美操作为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健美操优美的旋律,舒展发放的动作,刚劲有力的节奏,优美的造型,形成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联系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023-11-09
后来,李老师的著作越来越多,但我始终以为,最初的这本《爱心与教育》,是最值得用心阅读的。这是一本让无数人(包括我)泪流满面的书,我常常想,《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但是今天重新面对《爱心与教育》,我的心情又极其复杂。其次,今天的教育,与《爱心与教育》所发生的时代的教育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2023-10-15
“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体育”是思想意识及行为倾向的有机结合,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终身体育”,强调体育锻炼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终身体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对社会而言是全体国民的体育,二者的统一是“终身体育”追求的最高目标。维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延长人们的寿命是“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
2023-11-18
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机构,应采用校级、系级、班级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应以高校体育教学部为主导,联络各系部班级,形成有机的网络系统。由校级领导或体育部单方面决定课外体育活动目标,强迫下级和学生接受的方法不是目标管理。确立各级分目标以及学生个体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个人目标。......
2023-11-18
(一)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着眼于服务、生产、管理、建设等方面,重视能力、素质、知识的全面发展。此外,还应当根据就业导向及时调整体育教学计划,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023-11-18
有关数据表明,人们对自身身体的要求主要是来自对健康的需求,这与高校提出的健康体育观遥相呼应,也为终身体育增添了新的动力,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贯彻和实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之中。发展到现在,高校体育已被视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