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文化动力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文化动力研究

【摘要】:体育教学改革的文化动力因素,主要来自内向文化动力因素和外向文化动力因素两个方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拥有这些优良品德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直接推动者、是关键的内向文化动力因素。而学生要求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就成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大动力。

体育教学改革的文化动力因素,主要来自内向文化动力因素和外向文化动力因素两个方面。

(一)内向文化动力因素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内向文化动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体育行为主体即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

1.体育教师

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担负着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这一职责,体育教师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文化主体之一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体育教学,二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与经验,三是组织各项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活动,四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产生引导作用。

优秀体育教师具备扎实丰富的基础性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治时事、政策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物学相关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合理应用是体育教师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的地位、本质功能、一般规律、一般特性、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都属于体育教师需要首先掌握的。除基础性知识以外,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还体现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体育教师还需熟练掌握与运用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动作技术、动作战术、规则、裁判方法、教学与训练原理、教学与训练方法等。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性很大,要通过自己掌握的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多中教育方法与教学技巧,高效传递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本质提高。体育教师需要拥有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与观念,还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人才观、学生观以及教育质量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不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需积极掌握和体育相关的知识,如体育管理学、体育人类学等,只有持续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才能不被体育教学改革淘汰。也就是说,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与高超的体育技能,而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崇高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保持为人师表的自律性,在细枝末节处给学生以积极影响;三是爱岗敬业,有乐于奉献精神。拥有这些优良品德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直接推动者、是关键的内向文化动力因素。

2.学生

作为学校体育文化主体之一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在教学对象,即学生方面出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学生的成长需要体育教学保持进步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显著的差异性,发展高度参差不齐,逐渐形成或已经形成自身思想意识和独立人格。在此情况下,如果体育教学课程适当、教学方法合理,学生就能够将自身积极性发挥出来,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接受塑造和教师协同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然而上述的“如果”在体育教学课堂通常很难实现,学生自身的各种特性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但是也正是由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成长所需的体育教学要保持的进步性,推动了体育教学不断改革,进而使学生持续变化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二是教育的目的需要学生保持超越性。教育极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与激发学生的潜能超越自我。而学生要求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就成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大动力。由此可知,学生对自我超越的需求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依据,如当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标准要求的目标之后,将不再满足标准,而渴望更高更快更强。学生不仅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参与主体之一,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内向文化动力因素。

3.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实际参与的、和体育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中,对最终学习成果的预期标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是体育教师,是开展具体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灵活性与实用性的特征。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目标既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又是标准,而且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有与体育保健有关系的知识与技能。正确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体育教师面对特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提供依据;二是界定教学内容;三是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导向;四是为教学内容提供有价值测评。体育教学目标影响与制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一些原则。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学内容结构形式、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具体实施均会受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与制约。如教学活动组织的严谨程度与方法会因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高低程度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评价的基础性标准。体育教学目标是评价体育教学价值与效果的关键依据,体育教学管理部门通过系统性、客观性评价体育教学的结果,能够得到有效数据与结论,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可参照具体评价,对体育教学指标展开调整,推动教学水平进步和学生之间的适配性,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有导向激励功能。首先,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指明方向的作用,但是其设定必须要与时代同进步。社会在迅速发展,时代的要求有时会领先于课程和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实际发展情况和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要解决这一矛盾体育教学改革也必须逐步深入。其次,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激励功能,虽然并非每个学生均能达到设定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但是目标在,就有学生刻苦努力,超越自我。一方面,体育教学目标能鼓舞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目标能不断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4.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是指教育者参照教学的系列要求,多角度总结前人在体育与教育方面的经验,遵循教育原则,在多项体育技能理论中挑选来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选择教学内容时遵循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将体育教学活动的学生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则。因为体育教学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两者间交流的媒介,对两者间的信息交流,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体来看教学内容的合适与否,对体育教学改革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能否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参照。

一是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指导下的内容选择。体育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多项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同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应当只注重学生单项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这是形式教育的方式。

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上存在很多差异性,然而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相互竞争、有形成互补关系不可替代,共同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指导下的内容选择。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科学知识,身体锻炼是参与体育课的唯一价值,数据是衡量身体锻炼的唯一标准,这是科学主义教育的观点。科学主义指导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展开过度重视“科学”,忽视了学生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有一定不足。人文主义教育的观点则是: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把培养“完整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放在首位。在此观点指导下的教学内容缺点是,与前者相比可能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稍弱。(www.chuimin.cn)

不可否认,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持续争论与竞争,深化了体育教学改革。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多个方式、途径和手段等方面的总和,也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两者间行为关系总和。体育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师生间密切配合,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单方面运用教法或学法都是不可取的。

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取与运用离不开教学目的与教学实践的参照。任何学科的教学方法,均需将教学目的作为出发点。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教学方法数量众多,体育教学方法得到应用的重要原因是要达到体育教学目的。要使教学方法得到本质创新与丰富,就要密切联系教学实践。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社会形态、各项技术以及教学理念等均得到了持续改善,随之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这些因素都成了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内向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改革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运用计算机系统,师生立足于不同侧面、不同速度、不同部位的动作分析和研究成为现实,大幅度提升了教学质量,这一背景下很多崭新的体育教学方法相应产生。计算机科学被广泛普及于体育教学中,促使越发标准和科学的动作示范出现,搜集与整合相关资料更加便捷,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限制被弱化,实时性信息沟通变成可能。为紧跟社会发展节奏,充分满足学生体育需求,体育教学内容一直处在发展与变革中,体育教学方法由此产生。当前,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有一定延伸,大量加入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两方面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野外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开发范围也更加广泛。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比较隐形,但也不容忽视,只有充分借助教学目标或者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6.学校体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较为精确的确定,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测评。教学评价的变化是引起体育教学改革的因素之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变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教育质量观之间的对立。观点一:体育教学只有在知识储备足够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获得新知识或者构建知识体系,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准。观点二:教学评价要依照每个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把学生视为在特定阶段自我实现的人。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受不同教学质量观的制约和影响,而不同的教学质量观相互协调,使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第二方面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间的冲突。个人本位思想是:要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不是使学生成为社会工具。社会本位思想的观点是:服务社会是教学目的,应当以社会需要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改造。个人本位思想和社会本位思想间的竞争从未间断,体育课程评价常常在这两者间摇摆偏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

第三方面是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教学具备其特定规律,对体育学科规律的重视,引发了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间的矛盾,例如有时会使对学生、社会以及职业的有益知识技能被排除在体育课程体系外。在我国,由于对西方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使体育教育理念领先于实际国情,如此,教育规律和我国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两者间的矛盾越发显著。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间的矛盾,使我国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处于不明晰的状态。

以上提到的对立、冲突、矛盾致使体育教学评价处在变化之中,体育教学的其他方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评价也在关键性因素之列。

(二)外向文化动力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改革的外向文化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教育文化、体育文化,这三者分别对体育教学改革有不同的外在影响。

1.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由社会各个领域和多个层面共同构成的。整体社会文化对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文化有促进或者阻碍作用,这也促使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层面的改革和进步。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学校体育文化在一定角度来看,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领域一个层面。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来说,教育属于关键性手段,学校体育文化不可或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群体价值,而如今体育教学倡导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此,如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又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

2.教育文化

我国教育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民族性。中国传统教育观最重要的一点是由“科举制”历程中传递而来的,它认为获取政治地位是学习的目标,体育教学对这一目标无任何意义。改革开放到今天,外来文化在我国教育文化中发挥着作用,中国体育教学受到了不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教育文化主张重视人的发展。当前在教育文化的观念中,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但是体育教学中保有传统教育的影子,重视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矛盾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

3.体育文化

在欧洲体育诞生的萌芽时期,欧洲各国的学校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诞生之后,成为世界各国学校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体育文化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而体育运动是在体育教学文化指导下由游戏和竞技活动演变而来的一种身体运动方式。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的价值使然,体育的教育价值寓于体育运动之中。体育文化受教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伴随其一起进步发展,正如教育文化受西方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程度不同,体育文化表现出其特点。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东部地区的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发展迅猛,而广大西部地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依然存在。这一问题造成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多元体育文化并立的现象,这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平衡性、特色型进程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