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研究成果

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一)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内向文化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些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因素,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根源性、本质性的文化动力。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是内部文化矛盾,分别表现为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矛盾。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外向动力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文化动力源头是多种文化动力因素间矛盾的相互作用。

(一)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内向文化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内向文化动力,具体是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主体体育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以及教学活动中将教师和学生关联起来的体育文化。这些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因素,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根源性、本质性的文化动力。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是内部文化矛盾,分别表现为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内向文化动力。

1.体育行为主体的内向文化动力

体育行为主体,即为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倡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占有主体地位,因此在参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要达到四方面的要求: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利用自己的体育知识与经验,认知体育新知识和新技能;将外界体育教育影响同化;能够主动吸收、改造、加工体育知识,优化和组合新旧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有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这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做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安排自身体育学习策略,尽可能地自我支配体育学习活动、自我调节与控制体育实践活动,在个性化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行为两方面得以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被强化教师主导性的这一举措削弱。因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转变,其对体育教学仍旧抱有传统教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会突出教师主导性,形成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单项培养过程的局面。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主宰者是教师,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统一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被忽视。在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师生间的核心矛盾不再是单方面的普通矛盾关系,这一矛盾是体育教学呈现出动态性特征,促使体育教学改革持续进行,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来源。

理想的体育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体验乐趣,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但现实中,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的学生较为有限,学生抱怨体育课无聊的声音经常出现。教育学中提到的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广泛存在于体育教学中,但不管教师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对一些体育课程接受吃力。尽管教师难以调和此类矛盾,但此类矛盾的积极影响是推动了体育教育的改革。

2.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向文化动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既是出发点又是目的地。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教学设计环节的核心,其他方面的设定均需围绕其展开。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具体体现其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二是体育教学目标指导着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的方向。另外,在设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其重要特征,即灵活性和实用性。在保障当前技术手段和体育教学资源充分被利用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通过定性测评或者定量测评来及时调整体育教学目标。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实际在某些方面是不能达到统一的,如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不够。教学评价确切化在体育教学中极为必要,然而要在各项具体化的体育教学目标中一一落实,却无法实际做到,这使体育教学评价过程出现较大困难。如体育道德素质评价就不存在统一的标准,而且道德素质评价也无从下手。由此产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两者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如教学评价)两者间的矛盾向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是持续探寻一种平衡过程中的向前发展方式。

(二)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外向文化动力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外向动力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提升。我国高速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推动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实现了一定的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加高效生动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www.chuimin.cn)

1.主要外向文化动力及相互作用

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外向文化动力指物质文化动力、制度文化动力和精神文化动力。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国家提出的体育教学改革,就是制度文化方面的改革,是以物质文化发展为前提的。制度文化的发展改进是为了满足人们两方面的基本需求:一是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求;二是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合理处理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精神文化是在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后,超越基本需要而产生新的需求,与文化层面的其他文化相比,内在性、超越性、创造性是精神文化最能体现的。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相互作用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三者给予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又有不同之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们处于较低层次的需求时,高层次需求也会随之产生,高层次需求来源于低层次需求。所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之间,无论是属于高层次需求还是属于低层次需求,其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精神文化取决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同时精神文化对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反作用,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人们的共识。

2.外向文化动力内化为内向文化动力

事物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相互转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体育教育改革的文化动力是由体育教育的内向文化因素与外向文化因素等多种相关的文化因素之间的众多矛盾,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由动态平衡到内化为内向动力,经过是复杂的。

由上述可知,多种文化因素共同组成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动力,当其被多项作用力共同作用,出现动态平衡状态时,体育教学就可以实现稳定发展;当出现“震荡”状态,就要求展开适当调整,即体育教学改革就必须进行。然而体育教育改革想要一蹴而就也是不现实的,它必定是一个持续发生的过程,需要伴随在各种文化动力的发展变化而持续适应与调整。

体育教学改革的文化动力源头是多种文化动力因素间矛盾的相互作用。当内向文化矛盾与外向文化矛盾处于互相作用的情况下,而体育教学被不对称的信息流打破平衡,不能正常交流时,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汲取动力顺利进行。分析体育教学内向文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关系可知,前者产生的矛盾是后者的主要矛盾,是主要动力;后者是次要矛盾,次要动力。但是要促成一件事物的发展变化,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复杂性,在统筹全局抓住重点关注内向动力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外向动力的关注。

体育教学活动,为体育教学改革中各外向文化动力提供了舞台,是其内化为内向动力的主要方式,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外向文化动力内化为内向动力的持续作用,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进程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