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露西》在制作上也带有革命的性质,这部电视剧是在洛杉矶用电影胶片制作而成的,标志着电视业已经开始自觉地采用录播的方式来制作电视节目了。在《我爱露西》之前,电视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的。尽管直到今天,直播仍然具有其巨大的魅力,但如同默片电影一样,直播毕竟是电视节目早期技术不完善时代的无奈。这个变革在1956 年出现了。这个变革的最终结果,是电视除了具有自身的时空优势外,还具有完备的制作手段。......
2023-11-03
印刷书籍、报纸、电影、广播、电视是典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都属于一对多的媒介机构与传播实践。这一类的媒介具有两个普遍特征。第一,它们实现了对于特定文本的一对一的复制、存储和呈现;第二,它们从根本上拓展了信息的扩散潜能,使得人类能够跨时空获取信息;同时,它不受参与者在场与否以及数量多寡的影响”。信息传播不再依赖于身体的在场,它贮存在可移动的媒介(印刷物)中进行跨越时空的传播,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以身体为载体的交流被以技术为中介的传播所取代。交流物理性的空间藩篱被突破了,信息的公共性质得到了强化。从积极的方面,人们认为印刷术开启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大门,印刷文化的出现带来了知识的普及,消解了中世纪僧侣对知识的垄断和权威。由于读者和作者不在同一时空里,阅读活动较之于面对面交流,更加带有批判、怀疑和“改写”原本的倾向,培养了独立的有思考精神的主体。但是另一方面,印刷媒介也塑造了新的权威。“由于对读者识字水平和文化能力的要求,印刷媒介代表着某种意义上的知识和信息垄断。由于阅读基本上是个人行为,文字印刷传媒允许个人脱离他人、脱离社区,在社区活动以外个人沉思冥想,因而,在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人们养成了单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这促成了行为与思考方式的个人化发展,因此,印刷传媒并不总有利于打破传统时空观,相反,有时还会强化这种时空场景的隔离”。
梅罗维茨认为,在印刷媒介中,讯息和媒介之间的联系为特定种类的书籍和杂志限定了特定的场景。印刷媒介中信息的编码有选择性地将人们划归不同的信息系统,一本书的内容、写作风格、装帧设计都会限制读者的数量和类型。相对于印刷媒介比较容易造成场景的隔离,电视创造了信息系统的融合——它是对印刷时代分门别类的内容和不同信息场景的融合。电视环境具有共享性,它的技术系统设计为将所有内容同时传递给每一个人。虽然人们在自己家里看电视,但是不同于阅读的个人性和私人化,“电视能给人一种与外部世界以及其他电视观众相联系的感觉”,“因此,电视社会意义的重点不在于播放什么,而是其作为一种共享场地的存在”。[6]社会日益分化为真实的生活环境与媒介形成的拟态环境,“媒介的演化降低了‘亲身参与’对于经历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性。现在人们可以在不亲身参与的情况下就能观看社会表演;人们可以不必在同一个地方会面就能‘直接’交流”。交流所依存的物理场景消失了,交流双方的平等、协商关系也消失了,职业传播者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掌握传播权力,成为米尔斯所说的“权力精英”的一部分,与政府机构、商业组织、社会团体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发展出成熟的职业伦理规范,宣称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传播是自上而下的训示模式。对于在沙发上被动观看表演的“电视人”“沙发土豆”“容器人”来说,电视节目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人际传播(交流)所具有的社交性、热情、个体的存在感在大众传播中消失殆尽。(www.chuimin.cn)
这不是一个受众权力和主导性彰显的时代,但是从社会层面而言,大众传播具有整合、教育功能,适用于大众社会的组织和结构,形成和培养了传统社会到工业社会进入城市的孤独个体的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
有关华中传播研究(第八辑)的文章
《我爱露西》在制作上也带有革命的性质,这部电视剧是在洛杉矶用电影胶片制作而成的,标志着电视业已经开始自觉地采用录播的方式来制作电视节目了。在《我爱露西》之前,电视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的。尽管直到今天,直播仍然具有其巨大的魅力,但如同默片电影一样,直播毕竟是电视节目早期技术不完善时代的无奈。这个变革在1956 年出现了。这个变革的最终结果,是电视除了具有自身的时空优势外,还具有完备的制作手段。......
2023-11-03
中国电视剧成为与电视民生新闻、电视娱乐节目并驾齐驱在中国电视业市场化前列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迅速发展的电视产业,使电视剧成为一时的紧缺产品。1982 年9月我国第一家电视剧制片厂——北京电视剧制片厂成立。1983 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一场“大办电视剧”的浪潮就这样在中国形成。在中国电视剧的起步阶段,国人对电视剧的最早认可,来自引进剧。......
2023-11-03
比起专业类媒介,报纸副刊的大众传播属性决定了其文化传播的广阔视野与广大的受众面、丰富的受众层。副刊的大众传播属性集中体现为对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构建。事实上,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均属于文化传播的范畴。报纸副刊主要属“大众文化”,在对现代传媒的文化解读中,国内外的学者大多将大众传媒划归至大众文化的范畴,认为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传播者和创作者。报纸副刊选稿主要是按照“大众文化”的标准来进行的。......
2023-11-09
19 世纪诞生的电子媒介让人类原本的感性的传播得到了回归,生动的图像和悦耳的声音,开始与文字并驾齐驱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形态。电视为主体的视听媒介成为这个时代里的主体。“娱乐至死”为代表的观点就是基于电视这样的一种感官主义的功能而产生的恐惧。[1]台湾学者王泰俐在《电视新闻感观主义》一书中,使用了一个有趣的分析模式。......
2023-11-03
媒介融合是由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此之前,传播这一词汇只有“交流”的意义。[2]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介融合可以被理解为交流和传播的融合。“交流—传播—交流与传播”可以对应“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传达意义的符号与承载意义的物质手段,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文化形态和伦理原则。关于这一观点是存在争议的。......
2023-10-20
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正式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于是,中国的小说在“五四运动”后,出现了观念上的分流。倡门小说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被称之为“狭邪小说”。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小说是从谴责小说、讽刺小说和黑幕小说开始的。对此分类,鲁迅并不是以小说的艺术水准或娱乐水准为标准,而......
2023-11-03
媒介的调解功能——以电视媒介为例电视媒介具有调解作用,而且效果明显,这在隐私公开的动机那部分已经有所提及,当事人来到电视上很多情况是想找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实在解决不了了,所以求助电视节目,在主持人和其他嘉宾的帮助和劝导下,很多家庭出现转机,有的签了协议达成和解,有的相拥而泣,有的能够心平气和地交流,而栏目组会把后续的情况告知观众,有始有终。......
2023-11-30
新闻传播的方式包括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大众传播的一般方式、新闻传播的特殊方式,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的特殊方式。数字化给大众传播的方式也带来很大变化,主要为:由单向变为双向——从过去基本由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变为很大程度上的双向互动。......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