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中传播研究:交流与传播的历时性考察及媒介融合伦理问题

华中传播研究:交流与传播的历时性考察及媒介融合伦理问题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交流与传播实践跨越不同的物质技术和社会机构的开放式迁移。在此之前,传播这一词汇只有“交流”的意义,媒介融合因而可以理解为交流和传播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各阶段交流与传播实践的分析探讨媒介数字化及整合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对交流和传播进行历时性考察,关注数字化及其整合带来的后果,甚为必要。

向淑君

(廊坊师范学院传媒系,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媒介融合是由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互联网整合、衔接了所有媒介,并通过重新塑造各个媒介在新兴的网络环境下的可能性而“再度媒介化”了这些媒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交流与传播实践跨越不同的物质技术和社会机构的开放式迁移。现代意义的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指大众传播。在此之前,传播这一词汇只有“交流”的意义,媒介融合因而可以理解为交流和传播的融合。“交流—传播—交流与传播”可以对应“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这三种代表了人类文明史上不同阶段的主流传播形式,分别对应着口语文化、印刷文化和电子传播的广播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的不同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对各阶段交流与传播实践的分析探讨媒介数字化及整合后所带来的影响。(www.chuimin.cn)

关键词:媒介融合交流与传播 身体 场景 权力

1995年中国邮电部宣布向公众开放因特网服务,《中国贸易报》在中国新闻界率先将自己的新闻信息搬上国际互联网,同年,中国日报社网站建立,自此我国媒介融合的历程已经有23年了。从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发表的《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媒介融合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被引入国内也已经13年了。近些年来,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从内容生产、产品形式、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从业人员技能等方面重塑了中国传媒业的全新景观。但是中国的媒介融合,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的特征,是在中国传统媒体改革的框架之下,以传统媒体为主体的改革实践,其目标是巩固和扩展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夺回舆论场的领导权地位。因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厘定、内涵阐释、新闻实践和政策规制等对策性和功能性研究方面,偏重实际指导性和应用性,鲜少从技术、文化角度进行反思。作为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我们需要回归最基础的层面,思考媒介融合在消融传播媒介的边界,网络在信息和传播技术中形成核心之后,新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交流和传播的面貌,重塑社会关系并进而影响我们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重构了社会的哪些基本价值观。因此,对交流和传播进行历时性考察,关注数字化及其整合带来的后果,甚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