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开始发表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媒体素养进行了研究。随着我国社会对媒介素养了解程度的加深,学者们不断增加对此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相关部门也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很复杂,它可以看作是教学互长的过程,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具体落实。......
2023-10-20
李 理 韩梦佳 杨小雅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研究采用独创性教学设计方案和准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媒介素养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效果”等问题。采用准实验设计教学干预,以情景式问卷发放和访谈法获得测验材料,利用自编的媒介素养表现编码表对测验材料进行编码,探讨媒介素养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前后学生媒介素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媒介素养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主要表现在媒体信息的分析批判能力和媒介的参与控制创造能力方面,同时,大学生更倾向于以模拟实践的方式接受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媒介素养 第一、二课堂 协同育人 准实验研究
2018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高达98.3%。[1]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www.chuimin.cn)
当今时代,互联网生态复杂多变,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大学生群体受互联网的影响更加深入,网络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导,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介不断涌现和更新,其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量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元化的媒介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但网络信息中的不良因素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造成了困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有的大学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因此,良好的媒介认识能力,媒体信息的分析批判能力,媒介的参与、控制与创造能力,即“媒介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养。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学生可以对网络中复杂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去伪存真,规避风险,提高信息利用效率,适应媒介化社会的潮流。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呼吁把媒介素养教育归入基础教育之中。目前,在一些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已被正式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并形成了符合国情的、系统正规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虽然渐渐被学者们重视,但绝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证研究较少。政府、社会及学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媒介素养教育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目前开设的有关媒介素养课程大多数以提高学生媒介工具使用能力为目的,如提升信息检索能力的课程,形式内容单一。另外,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和实践指南,培养方案的修订、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的设备场地还未落到实处,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教学体系中仍未涉及媒介素养教育。[2]
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就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情况及其乐于接受的媒介素养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探索建立“媒介素养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且可行的途径,并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准实验设计教学干预的方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参加媒介素养一、二课堂协同教学活动前后的变化状况,探讨媒介素养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完善更适合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有关华中传播研究(第八辑)的文章
在此期间,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开始发表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媒体素养进行了研究。随着我国社会对媒介素养了解程度的加深,学者们不断增加对此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相关部门也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很复杂,它可以看作是教学互长的过程,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具体落实。......
2023-10-20
媒介道德审判和媒介审判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侵犯人权,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道德审判和司法审判这一属性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和媒介关系的不同。可见,道德审判作为一种道德现象和媒介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以媒介道德审判的形式进行。媒介道德审判是否正当与媒介的介入和干预无关,与道德审判本身的正当性有关。......
2023-10-20
在中国知网搜索“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教学”相关词条,得到的文章少之又少,且文章大多数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论述,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题相偏离。[9]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以长江大学为例》一文中,刘远军则指出,媒介素养课程质量的提升,需要提升师生们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力争学以致用。[10]从上述媒介素养课程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两个问题。......
2023-10-20
在社会研究方法论中,最根本的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和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不同的方法论影响下,社会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34]除了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余均带有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色彩。......
2023-10-20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交流与传播实践跨越不同的物质技术和社会机构的开放式迁移。在此之前,传播这一词汇只有“交流”的意义,媒介融合因而可以理解为交流和传播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各阶段交流与传播实践的分析探讨媒介数字化及整合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对交流和传播进行历时性考察,关注数字化及其整合带来的后果,甚为必要。......
2023-10-20
道德惩罚是惩罚的一种,指因违反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而招致的惩罚。道德权利的广泛性似乎意味着道德惩罚可以将任何权利纳入管辖和打击的范围。这样的惩罚虽然以对悖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区分为前提,但却是对法律惩罚的模拟和替代。这暗示着道德审判的参与者不仅进行道德评价,通过道德评价进行道德惩罚,而且还希望在无法诉诸国家强制力的情况下获得法律惩罚的强制效果。媒介道德审判的道德惩罚......
2023-10-20
这就是为何当互联网研究成为显学,并可能成为今后社会科学第一学科的时候,我们这些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仍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有影响,但是在整个社会的跨领域研究的整体贡献方面显得乏善可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23-10-20
近年来,整个传媒产业都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形塑了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了传媒产业的业务链”[1]。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人与智能机器合作,使新闻生产效率最大化。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搜集信息,按照不同兴趣爱好将用户进行画像与分类。......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