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中传播研究第八辑:塑造风清气正社会道德

华中传播研究第八辑:塑造风清气正社会道德

【摘要】: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人和社会是相互促进的,最大程度减少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需要从道德环境的整治入手。在良好的道德大环境下,具有职业操守的新闻传播行为将会受到激励,不良的新闻传播行为将会得到惩戒。针对新闻侵权现象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导向的同时,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凝聚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促使社会形成优良的道德风尚。

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人和社会是相互促进的,最大程度减少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需要从道德环境的整治入手。大众传播通过道德环境的治理对新闻传播的主体即传播者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受众在良好道德环境下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能力,约束自身行为,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同时我们需要知道,道德环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道德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道德氛围,处在道德氛围中的人,无形之中会产生一种道德压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良好的道德大环境下,具有职业操守的新闻传播行为将会受到激励,不良的新闻传播行为将会得到惩戒。互联网舆论的产生源自于网友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但却又不仅仅取决于某一个网民,而是大众的声音汇聚的产物。因此,要想保持网络舆论向公众所期望的健康方向发展,降低网络新闻侵权现象发生的可能,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互联网网民的网络舆论伦理道德意识,提高网民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表明自身立场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敢于发声的同时要懂得理性发声、有原则地发声。道德是良知的守卫者,网民应成为良心的坚守者,只有坚守住自己的伦理道德底线,才能在网络舆论的浪潮中不偏离正确航向。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网络发声的同时应自我约束,秉承公平公正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评论,促进网络媒体中新闻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网民应时刻注意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舆论的产生依赖于集体的发声,而集体的发声则是每一个公众个体的集合,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意识是对自身负责的表现也是对网络环境负责的表现。针对新闻侵权现象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导向的同时,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凝聚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促使社会形成优良的道德风尚。(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