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失去家园的感觉-华中传播研究

失去家园的感觉-华中传播研究

【摘要】:这就是为何当互联网研究成为显学,并可能成为今后社会科学第一学科的时候,我们这些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仍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有影响,但是在整个社会的跨领域研究的整体贡献方面显得乏善可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听众:新闻传播学是一个“走在十字路口”的学科,但是其影响力一直有限,在互联网“下半场”,您是怎么看的?

喻:过去我们的研究有一整套“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框架,学术逻辑和学术成果很好地编织在一起,所以它的稳定性让我们觉得特别有家园的感觉,但今天我们有一种失去家园的感觉。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拿着泛黄的讲义来上课,但所讲内容仍让我们深受启发。学术界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按照以往已经建构起来的学术惯性向前发展,在这种逻辑上,我们就感到温暖,感到有把握。但是,这可能是一种“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这就是为何当互联网研究成为显学,并可能成为今后社会科学第一学科的时候,我们这些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仍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有影响,但是在整个社会的跨领域研究的整体贡献方面显得乏善可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听众:那您认为需要作出哪些改变?

喻:要尽可能去忘记那些所谓学术共同体的学术逻辑和架构。不是说不尊重,但在一个特殊发展时期,要对它有一种切割。从今天的学术逻辑发展来看,以往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传播学发展前沿的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像今天一样,跟学术界结合得这样紧密。关注实践前沿的问题其实就是学科发展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样一种学科的打开方式。(www.chuimin.cn)

整个互联网发展远远打破了内容传播的范畴、范式,并且互联网已经成为架构生活的基础设施,因此它所关联到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内容信息,它更关联到几乎所有的社会硬件和软件以及相关的社会资源领域。过去做内容研究的那些工具、手段、方法和理论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出现局限性,所以研究范式、方式的打开,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学者简介:

喻国明,195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研究;舆论学,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