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流量控制基本原理:PCIExpress体系结构导读

流量控制基本原理:PCIExpress体系结构导读

【摘要】:目前流量控制从理论到实现大多基于多通道技术,本节也仅讨论基于多通道的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目前几乎所有流量控制算法的核心都是根据接收端缓冲区的容量,向发送端提供反馈。流量控制针对端到端的数据传递,目前流行的流量控制方法共有两种,分别为Rate-Based机制和Credit-Based机制。

目前流量控制从理论到实现大多基于多通道技术,本节也仅讨论基于多通道的流量控制(FCVC,Flow-Controlled Virtual Channels)的基本原理。

流量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数据传递时,合理地使用物理链路,避免因为接收端缓冲区容量不足而丢弃来自发送端的数据,从而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已经发送过的报文,并最终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

目前几乎所有流量控制算法的核心都是根据接收端缓冲区的容量,向发送端提供反馈。而发送端根据这个反馈,决定向接收端发送多少数据。这些流量控制算法都力求发送的每一个数据报文都能够被接收端正确接收,而不会被接收端因为缓冲不足而丢弃。使用流量控制机制并不能提高网络的峰值带宽,相反还会降低网络的带宽,但是可以有效减少数据报文的重新发送,从而保证网络带宽被充分利用。(www.chuimin.cn)

流量控制的目标是在充分利用网络带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数据报文因为接收端缓存容量不足而被丢弃的情况,因为此时数据发送端将会择时重新传送这些丢弃的报文,从而降低了数据通路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流量控制,数据接收端需要及时地向发送端反馈一些信息,发送端依此决定,是否能够向接收端继续发送数据。这些反馈信息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数据通路带宽。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报文的丢失与重发,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数据通路的利用率。流量控制针对端到端的数据传递,目前流行的流量控制方法共有两种,分别为Rate-Based机制和Credit-Based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