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诗的意境

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诗的意境

【摘要】: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诗的前一节紧紧抓住“飘”字,用绚丽的色彩烘托,再用一个漂亮的比喻,描绘出一幅自然的图画,使天性热爱自然、热爱美的孩子沉浸其间,产生共鸣的欢娱。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情景融合为一幅令人向往的图画,美好的意境产生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通过新颖独特的想象,创造出饱含儿童情趣的优美意境是儿童诗突出的特点。

没有意境的诗不是好诗,儿童诗也如此。所谓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主观情意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通俗地讲,就是情景交融使人得到一种画面形象之外的更丰富的艺术震撼。美学家朱光潜说:“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者喜……”

值得强调的是,儿童诗意境的营造是离不开儿童情趣的,在所描绘的画面中,或有儿童奇特的想象,或有儿童孩子气的疑问,或有真诚而稚气的行为,或有儿童心想与所为之间的矛盾。总之,这些因素使原本平凡的生活图景变得生机勃勃、温馨动人。例如金波的《树叶儿飘》:

秋天来了,

树枝儿摇摇,

树叶儿飘飘。

红叶子飘,

黄叶子飘,

好像花瓣儿往下掉。

拾一片黄叶子,

给布娃娃缝件袄;

拾两片黄叶子,

给布娃娃缝手套;(www.chuimin.cn)

再拾三片红叶子,

给布娃娃缝顶小红帽

诗的前一节紧紧抓住“飘”字,用绚丽的色彩烘托,再用一个漂亮的比喻,描绘出一幅自然的图画,使天性热爱自然、热爱美的孩子沉浸其间,产生共鸣的欢娱。诗的后一节,作者俨然是一个高明的导游,把孩子带进这幅美丽的图画中,通过孩子拾捡黄叶的动作,引发充满儿童情趣的想象,使这幅原本就很美的风景图画,顿时灵气四溢、温馨感人。自然美与情感美的交相辉映,升华为诗的意境美,在这优美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唤起孩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例如刘得庆的《大雁》:

大雁排着队,

飞向南天。

是去游泳吗?

去看外婆吗?

不,它们是去那里

驮回春天。

这首短诗不仅把大雁南飞的画面显示在孩子眼前,更从儿童的心理出发,通过两个充满了稚拙的想象性问句,引出“是去那里驮回春天”的点睛之句,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情景融合为一幅令人向往的图画,美好的意境产生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