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住宿习俗:踩门、送锅碗、佛示土家族建房

四川住宿习俗:踩门、送锅碗、佛示土家族建房

【摘要】:踩门汉族居住习俗。送锅碗汉族迁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是旧时奴隶和部分农奴居住的一种简易房屋。小者仅容一人,大者可供二三居住。是牧民的冬季住房和老人、小孩的长期居所。上层堆放粮食及杂物,中层住人,下层关牲畜。说佛示土家族建房习俗。该习俗现仍普遍存在,但内容已有很大变化。川东的汉族也喜欢住吊脚楼房子,但火铺为土家族、苗族所特有。现在,这种住房还有一部分被保留下来。

龙门口汉族居住习俗。又称龙门子。流行于四川各地。指四合院总进出口处修建的与院子相连的建筑。形式似亭非亭,似坊非坊,大小如一间屋子,不住人,只供人进出,可堆放农具。旧时,墙上多给制或雕塑二龙抢宝之类图案,有的将檐挑、匾座雕成两条张口含珠的龙头,含驱邪纳吉之意。现多改绘山水、青松一类图画,门匾上书写“吉祥”、“幽居”等字样。

踩门汉族居住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修房建宅,在安装大门时举行此仪式。届时,将刚安装好的大门关好,主人立于屋内,由一位德高望重、福寿双全的人来踩门。踩门人手端大茶盘,盘内放红枣、核桃、硬币等物。他走近大门时,主人将门打开,恭敬地将其迎进屋。踩门人一边进门,一边口念颂词,内容是“踩福门,踩祥门”、“启福门,启祥门”之类。颂毕,将盘内的红枣、核桃、硬币等物撒向屋中,象征财富福寿滚滚来。至此,新屋才算正式落成。

挂吞口汉族居住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修房建宅,如果通常的冲煞不能避开,正门朝向不太吉利,那就要在门前悬挂吞口,以避煞星。吞口,为一夸张变形的人头像,其貌威武勇敢,眼大鼻圆,口衔一柄七星宝剑。据传,此头像有镇宅驱邪作用。

送锅碗汉族迁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女儿出嫁后,遇以下两种情况娘家要送去锅、碗、瓢、盆、筷等常用炊具:女儿、女婿与父母、兄弟分家,另起炉灶生活;女儿、女婿自己修建的新居落成。

瓦板房彝族传统民居。每幢长约13米,宽约4米,双坡屋顶,木架搭成。外形分土墙和竹笆墙宽而矮,朝内开。屋内隔木板或竹笆,装饰简单的纹饰图案。室内分三段,进门正中一间相对宽大,设火塘。置锅庄。火塘旁放竹笆、草凳,置有关生产、生活用具。左侧内室放木架床和箱柜,右侧为储藏室和磨房。屋顶不用瓦或草盖,而以木板作瓦,故名。木板分两层,理层满铺,上层于两块相接处盖一块。木板不用锯解,而用刀劈成板,以便雨水是顺木纹而下。

叉叉房彝族传统民居。是旧时奴隶和部分农奴居住的一种简易房屋。用两根插入地中的树杈作柱子,同根树棒横在叉上作为横梁房架,四面用茅草遮掩而成,无墙壁。小者仅容一人,大者可供二三居住。

牛毛帐篷藏族传统民居。流行于牧区,牧民游牧时期使用。用牛毛织成的粗毛单搭成,呈长方形,帐脊中央高近2米,两边倾斜及地,以绳系于桩上。多为黑色,远望如一个团体锅盖在地上。出入口朝南,内设灶炉,左为女席,右为男席。(www.chuimin.cn)

冬房藏族民居。流行于牧区。是牧民的冬季住房和老人、小孩的长期居所。多用土坯搭砌而成。每年秋末冬初,牧民将牲畜从远牧地赶回冬草场,即住进冬房,从事储备饲料、加工畜产品等工作。

雕房羌族传统民居。又称雕楼。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平。不少地区倚山建造,以石砌墙,墙面平直整齐。常常一排数十家,如古城堡,十分壮观。一般分三层,层与层之间用木梯上下。平顶作晒场和休息之所,围绕四周的矮墙角上供有白石。上层堆放粮食及杂物,中层住人,下层关牲畜。雕房与雕房之间的平顶上搭木板,便于各家来往。羌族另有一种古雕楼,高10余丈,呈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下宽上窄,下层墙厚1米左右,用乱石和黄胶泥砌成。旧时用来防御,同时也用来储藏粮食等。在羌族地区,至今还有这种雕楼。

说佛示土家族建房习俗。在伐木、立基、上梁等各个工序时都有一定的仪式,由掌墨师说一些吉利、奉承的话,称作说佛示。该习俗现仍普遍存在,但内容已有很大变化。

吊脚楼土家族、苗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川东南黔江地区。多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于下方竖较长的木柱,上方竖较短的木柱支撑,上铺楼板。楼上为居室,楼下放杂物或作牛羊圈。楼的一边、两边或三边都有走廊。外面以木栅为栏杆,房屋一般以7柱、9柱或11柱为一列,中柱的高度一般为一丈五八、一丈六八、一丈七八、一丈八八等。中间为堂屋,两边为卧室、客房或厨房。卧室装有地楼板,离地一米左右,门口安有楼梯。卧室外设火铺,四面用木板做成框,里面用土填实,中间烧火,火上吊鼎罐,平时用于博物馆或烧水。火铺周围摆若干草凳,供家人或客人围坐之用。川东的汉族也喜欢住吊脚楼房子,但火铺为土家族、苗族所特有。

木楞房摩梭人传统民居。流行于盐源县一带。因墙壁和屋顶均用圆木楞和板子扣搭、覆盖而成,故称。一般由正房、东西厢房及门楼组成四合院。正房门槛高,门楣低,内分正室、上室、下室、后室、仓库5部分。正室设火塘,为主人起居、家庭议事、餐饮祭祀之所。东厢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青壮年妇女接待男友之处,下层关养牲畜及贮放柴草。西厢房变分两层,上层为经堂,下层存放家具等物。门楼一般堆放杂物。现在,这种住房还有一部分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