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院校培训功能:绿色海峡西岸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训功能:绿色海峡西岸的建设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已成为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职教特色,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其中,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本省林业培训作出了突出贡献,培训的学员数量多、质量高。学员经培训合格后发给福建省村级林农技术员培训证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原因有五方面:第一,以市场需求设置课程,突出针对性、职业性、岗位性,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职院校必须从单一学历教育的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面向全社会成员。高等职业教育至少应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培训三大职能。

当前,高职院校已成为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职教特色,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其中,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本省林业培训作出了突出贡献,培训的学员数量多、质量高。该院创建于1953年,2003年升格为高职。目前,该院有19个高职高专专业,3个五年制专业,12个成人教育专业,涵盖林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门类。该院在办好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同时,努力搞好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存的多形式办学模式。

近年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以职业资格鉴定所(站)为依托,走校企合作之路,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班,培训规模及培训质量逐年提高。该院2003—2005年开展林业行业培训情况如下表:

该院为广大林农举办各种类型的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毛竹、锥栗、桉树、林药和各种经济林栽培技术,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花卉栽培技术及林业政策法规知识等。学员经培训合格后发给福建省村级林农技术员培训证书。培训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并受到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表扬。(www.chuimin.cn)

近年来,该院与周边县(区)签订了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和科技合作协议,对当地乡、村干部,广大林农及基层林业场、站领导和工人等共6078人次,就毛竹、中小径竹丰产栽培及开发利用,竹种资源调查与分类技术,山地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与实地操作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由该院16位老师编写的林业行业系列培训教材“竹类开发技术丛书”已由福建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80万字,并荣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原因有五方面:第一,以市场需求设置课程,突出针对性、职业性、岗位性,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使参加培训的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第二,注重以技能为宗旨的实践教学,并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实验、实习、实训的投入,实践教学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40%以上;实训种类多种多样,如实验、模拟训练、技能实训、操作检测、岗位实习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该院有校办林场2万余亩,实验室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0个,校外实训基地47个。第三,加强职业培训管理。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处是职业培训的管理机构,该处下设两个职业技能鉴定站、三个培训基地、五个考点和三个培训点。这些机构可开展2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44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另外,不断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既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又利于参加培训的人员。第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该院一方面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另一方,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第五,长期坚持产教结合,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培训模式。该院与企业签订办学协议,建立校外培训基地;通过“订单制”、“工学交替制”、“联合培训”等形式,一方面承担职工的岗位培训和工程专题培训,另一方面还保障了学院职业培训的经费、场地、生源、设施和学员就业、再就业渠道的畅通。该院还获准成立了与林业有关的设计院、研究所和事务所。

总之,林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建设绿色海峡西岸所带来的旺盛社会需求是培训之源,坚持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搞好培训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