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香港建筑业的历史发展与经济带动效应

香港建筑业的历史发展与经济带动效应

【摘要】:香港的建筑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这里还要提到香港建筑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这个过程是漫长和艰苦的,但最后是甜果,香港的建筑企业现在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均领先于周围地区,其管理更达世界级水平。香港的建筑企业在非常严峻的竞争下脱颖而出,主要是在引用新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总之,香港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五点是值得重视的。

由于实际需要而带动行业进步,并给行业提供发展空间,行业同人为满足社会需求而积极创新,因此促使行业发展。一切行业的发展都是如此。香港建筑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发展。

20世纪40—60年代,香港的建筑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其特色是劳动密集型,基本上任何工程均以人手完成,只有简单轻型的机械设备。当时人口不多,几乎所有建筑物都非常简单,层数也不多。因而对技术要求不高,计划也不详细,当时建筑企业都不具规模。管理主要是靠亲信,不是靠制度,除少数例子外,大部分的建筑公司的老板、分包商都是工地出身,他们既是老板,也是伙计(即工人),每周工作7天,每天超过14小时。

60年代,人口逐渐增加,工业发展起来,生活水平改善,对房屋及基础设施要求提高,给建筑业很大发展空间,过去不具规模的建筑公司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这时外国建筑公司、顾问公司纷纷进入香港,大大推动香港建筑业的发展。至7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迅速提高及世界经济发展,为香港提供成为工业加工基地的条件。因比,政府大力发展新市镇,建设海底隧道等,以满足社会要求。这时大型基础建设及高楼大厦处处都是,建筑业迅速发展。因而,周详的建筑施工计划,好的制度,优质有经验的人才,显得极为重要。这时香港很多建筑公司都逐渐壮大,招聘及培养自己的人才,建立较好制度,以适应社会要求,否则无法赶上社会要求或被淘汰。同时国际顾问公司及大型建筑公司的参与,间接帮助了香港建筑业的发展。俊和建筑公司也在这时成长起来,有了自己内部的制度及计划。至8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对建筑及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要求更是空前,地下铁路、九铁双轨及电气化、食水供应设施、污水处理、道路、桥梁交通、房屋建筑、住宅及高级商业大厦都令建筑业忙得团团转。这时外国大型建筑企业大量涌入香港,它们的经验、人才、财力在当时都比本地公司具有优势,因此,本地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唯有强化自己,提高自己素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体制,培养自己的人才。俊和在这时通过与国际公司的合作以取得一定席位,而香港很多本地公司也渐渐地成为国际公司,香港的建筑业令世界瞩目。至90年代,香港的建筑业更是进入另一高潮,举世无双,新机场、青马桥、多条著名斜拉桥、香港展厅等大型建筑都得到国际认可并闻名世界,这也证明香港建筑业的管理、制度、技术及人才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香港建筑也有了自己的名气,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另一方面,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香港企业带来一定冲击。由于工程庞大,施工复杂,在技术、组织、管理、计划等方面要求愈来愈复合化、规模化。国际公司的进入使竞争激烈,某些企业如果不能跟上需要就会被淘汰。总结过去经验与体会是:建筑企业必须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己,建立自己品牌,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甚至超越社会。

这里还要提到香港建筑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自6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后,由于香港政府政策鲜明,市场开放,法规完善,税制优惠,政策灵活,充分利用建筑业来带动经济。在经济走下坡时,香港政府立即推出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以刺激经济,都得到预期的效果。像60年代后期宣布建造第一条海底隧道,70年代中期建造地下铁路集体运输系统,80年代改革住屋市场推出私人参建居屋计划,90年代动工兴建当时称为玫瑰园的香港新国际机场的十项核心工程,及在新千禧年宣布在未来7—10年投资6000亿港元于基础设施工程等。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吸引了大量国际先进建筑企业加入香港的建筑市场,也将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及体制带到香港。回顾历史,香港本地的建筑企业规模在开始时都不大,但是干劲十足,在众多外来建筑企业的竞争下,经过了4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吸取国际先进管理方法,逐渐成长。这个过程是漫长和艰苦的,但最后是甜果,香港的建筑企业现在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均领先于周围地区,其管理更达世界级水平。

香港的建筑企业在非常严峻的竞争下脱颖而出,主要是在引用新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香港建筑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和蜕变中长大,今天已经能够和国际上先进的建筑企业平起平坐,一争长短。今天的香港建筑业不仅技术优良,重视安全和环境保护,另外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甚至融资和建设规划上都有值得骄傲的表现。总之,香港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五点是值得重视的。(www.chuimin.cn)

(1)不断总结经验,把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融入新的计划及政策中,不断修正发展方针,这就是档案及统计的工作。大企业必须有自己强而有力及充实的档案及资料库,对公司未来发展起到根本的作用。

(2)必须有简单可行而有效的制度,其中包括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及各种程序,但最重要的是切实执行(太复杂制度不可行,不合实际,形同虚设)。

(3)有效灵活的监察制度,务求各制度得以实践,但不僵化。

(4)有自己的研究及发展部门,随时注意世界的发展新动向,包括具体建筑事项,建筑技能,建筑理念及自我开发和创新。

(5)最重要的是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如果没有该重要元素,以上各样都无法得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