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政府在科学进军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在科学进军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中国从1956年向科学进军以来,都是由政府动员资金、人才,按政府的要求做项目攻关,由政府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实现由发明到产业转化,把这看成是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的机制。在我们建设自己的硅谷过程中,政府仍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像由计划经济下所应当起的作用,即由政府自己指挥、自己操办高技术产业,而是为大量专业人才万马奔腾各展所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中国从1956年向科学进军以来,都是由政府动员资金、人才,按政府的要求做项目攻关,由政府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实现由发明到产业转化,把这看成是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的机制。在我们建设自己的硅谷过程中,政府仍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像由计划经济下所应当起的作用,即由政府自己指挥、自己操办高技术产业,而是为大量专业人才万马奔腾各展所长创造适宜的条件。这些地区人才集聚,如中关村人才的集聚比硅谷与新竹都要大得多,硅谷技术人才近30万,新竹的(包括学生)只有8万,中关村有50多万。但中关村的业绩、历史比不上硅谷,比新竹只差2.3年。政府不应做抬牛腿的事,应是牵牛鼻子,应该为这些人才能够施展他们的才能创造条件,为此应有五方面工作迫切需要做。

1.给创业公司开拓广阔的空间

给创业活动开拓广阔的空间,现在的空间很狭窄。

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成员。大企业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起重要作用,可是大企业天生有些缺陷,他们的优势是有规模经济,他们的缺陷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造性。企业大了以后,一方面需要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否则就没办法使上万人步调整齐工作,规章制度太严格了,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就容易受到疏忽;另外,企业大了以后,每个从业者利益与整个公司的利益就会疏远化,疏远化以后动力就会显得不足,或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所以,我们要给中小企业、创业公司广阔的创业空间。但我们现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有许许多多限制,对这些限制必须要努力打破,而且在中小企业创新时,面对资金、信息、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困难,政府要建立各种各样政府的民间的组织,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当前有两件事迫切要做。

要把全国几百万科技专业人员和经营专业人员,从国有单位旧体制束缚之下解放出来。对科技产业来说,有大量科技人员是在校办企业、院所企业里面,这些院、所、校都是国家的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它们基本上是原来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有一些改成了公司,但相当数量没有达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要求。有些是翻牌公司,要改变这些企业的体制。

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即学校办企业,研究所办企业。硅谷60%—70%的企业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或教员创办的,但斯坦福大学没有一个企业。在现在分工很细的社会,像这种研究性大学,要做的工作有两项,一项是育人,另一项是研究,而且研究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最多是做一些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就不是它的主要功能。由这些事业单位办企业它们只能拿到很少收入,而本业常常被荒废了。这两方面都没得到好处,一方面企业不能发展好,另一方面学校的主业会荒废了。

2.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改革20年来有一些误解,以为要改革,就要让研究机构、大学、学校去办企业,这就使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受到很大的削弱。有一位电信业的大供应商的老总告诉我,他们觉得高级程序质量有些问题,以至于稍高一点的软件我们要拿到印度去做,因为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跟不上。所以现在应快点解决这些问题,而现在企业改革进度太慢。如联想跨出明晰企业产权的第一步用2—3年。又如四通去年改制时,明晰产权用了11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争分夺秒,不能用好几年时间明晰产权。

要降低进入的门槛。帮助有好的构想、有希望的、有发明的专业人员都能够创业。几年来,各地虽有所改进,但创业门槛仍非常高,要盖几十个章,对高新技术产业原来有些规定是没法满足的,如注册登记以前一定要验资。智力的注入,智力的投入怎么验法,一般企业都很困难。刑法规定如果验资发现注资不实的话,会进行刑事处罚,这对高新技术产业造成很大的障碍。总之,做这件事要修改法律和各种各样的行政规定。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现在要加快基本的法律框架建设,比如我们马上要解决关于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等问题。现在软件还没上市,盗版满街都是,一些人就不敢做了。

另一个基础是信用体系。现在骗子太多,失信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状况下,很难把我们的信息基础及高技术产业建立起来。

3.疏通融资渠道

创业公司发展前后相继的各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研究阶段,一般是创始人自己投资,再加上有些个人。20世纪30年代,建立惠普公司时,一位教授自己掏腰包资助惠普公司。发展期要求依托风险投资。增长期要有更多的投资。到成熟阶段风险投资就退出。退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上市,上市以后变现,风险资本退出,孵化第二轮的企业;另一种方式是收购兼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都得到了很高的回报,在硅谷用的更多的是这种方式。每一阶段要求的资金数量不同,融资方式也不同。

我们需要全方位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我们过去采用的是以银行的债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不适合创新企业,或者说对贷款者不便。私人企业在银行的债权融资就更加困难了。现在是全方位的各阶段所需的融资方式都要加以拓展。(www.chuimin.cn)

(1)鼓励投资商和专门基金提供“天使投资”;

(2)引入以有限合伙为基本形式的风险资本;

(3)建立“二板市场”;

(4)完善关于收购兼并的法规;

(5)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对一般企业是用它的资产做抵押,而对创业公司很难用资产做抵押,许多国家在这个领域里是用它的订单做抵押。

我们也需要试行这样一些变通的办法。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个是风险资本。前两年对风险资本炒作得很热闹,但对它当前的形势研究不够。科委建立过中创,中创是国家级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个公司后来破产,这种形式是不行的。因为风险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收,真正能做的好的十个里有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去投资是很困难的。在美国主要形式是有限合伙。以色列有一年,政府用3000万美元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但是效果不好。之后,以色列政府去美国考察,制定了“有限合伙法”,准许建立有限合伙公司。有限合伙的风险资本公司有些就是私营办的,甚至是个人投资;有些也可接受政府的大公司的资金,但政府和大公司只做有限责任的合伙人。在美国,一般是由有限责任合伙人出资的;经理人员不出资,但他们占30%的股份,可以分30%的利润,他们按合伙企业法是要负无限责任的。这样一来,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发展很快,而且效果很好。

另一个是“二板市场”。中国证券会已决定建立“二板市场”。这里有个问题,“二板市场”叫什么名字,一种意见叫“创业板”,另一种意见叫“高科技板”,还有一种意见叫“二板创业板”。区别在哪里?不是名字好听不好听。“高科技板”隐含着一个条件,要上市,先必须认定它是“高科技企业”。认定问题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不管是由行政机关认定,还是由专家委员认定,对高新技术来说都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分析、考核一个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这是很不好说的。如最近宣布破产的铱星,高新技术含量是绝对的高,但商业上没有可行性。又如,最先作出的苹果电脑的工作人员没有大学毕业,很多人说苹果电脑在硅谷,专家委员会也好行政部门也好肯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从报上看,证券会上认为还是要叫创业板或二板。

4.政府要出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共用技术的开发

政府不是完全不涉及高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但从经济学上说有一个界限,只有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内,那才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行动,来弥补市场失误。

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教育都具有很大的外部系统,就是社会效益很大,而本身效益很低,我们把它叫作具有外部系统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世界各国都是这样。日本和美国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都是政府与民间合作开发。另外,应用技术开发也有这种性质。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生产由政府直接组织是少有的,各国的经验都是这样。工业技术开发最好的例子是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工程技术,如集成电路的开发,集中了一批人才,作出来之后再卖出去。同时,这个研究院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与经营人才,对新竹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学习这个方法。

5.提供支持性设施

对硬件建设都很重视。问题在于,比较重视城市建设和建筑工程,而对于基本的支持性设施注意不够、强调不够。我们看到一些规划,甚至把旅游设施弄得很好,像北京把国际性的旅游景点都算做开发区之内,在杭州有人主张把科学园区划到西湖边上。看一看硅谷,它所着重的不是这方面,因为对高新技术人员来说,他整天都忙于工作,喝的是可乐,吃的是汉堡,穿的是牛仔裤,他们并不讲究,其信条是“生活是为了工作”。这方面更重要的是工作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设施,为了保障工作的开展,要求是很高的,如宽带通信网的建设,这是非常必要的。印度软件出口,在过去的五年,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除了企业本身的条件以外,还有一条就是印度具有国际的高速网络通道。而我们现在很叫人发愁,像我们不是做高科技研究的人,也常常为掉线、传输速度慢伤脑筋,这是个基本的工作条件。生活设施也不是马马虎虎可以凑合的。比如我在新竹,我问过新竹的从业人员:“你们觉得新竹这个地方,环境最好的是什么?”他们说:“人文环境比起物质环境还重要。”他们告诉我:“为了吸引留过学的人,能安心地在新竹工作,从初等教育开始就是双语教育。”我们认识的很多人也碰到这样的问题,太太留在美国,自己回来,因为小孩要念书,对我们这套教育他们不能适应,没有完好的现代化基础教育的支持,使得他们不能安心地在国内工作。可见,没有系统的现代化支持高新技术工作,高新技术产业也不能顺利发展。